成本核算方法

2017-10-21 04:15:27 jazdbmin1639整理 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课程

Q1: 什么是传统成本计算法

传统成本法指企业支持成本分摊的方法,所谓支持成本指支持产品或服务完成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成本费用。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根据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一般分为三部分,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再根据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分配计入的原则,对所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中去。传统成本核算系统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它运用了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动因,而企业以不同数量、规格和不同复杂程度生产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时,这样的分配比率将导致不准确的产品成本。而如今,许多企业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技术,以满足客户多样化、小批量,并能快速、高质量地生产出个性化强、品种多、批量小的产品。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生产状态由“多人操作一台机器”转变为“一人操作多台机器”。因而,固定制造费用占有的产品制造成本比例大幅度上升。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管理者对制造费用的核算作革命性变革,要求把成本核算的重点从直接人工转移到制造费用的合理分配上,以便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Q2: 成本核算方法

“定额法”和“标准成本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与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结合应用。
定额法实质上是成本控制方法在成本计算中的体现。它先以现行定额乘计划单价得出定额成本,再加上差异,以求出实际成本。 : S4 v$ E8 p) C! m) S3 ^j8 i" f
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法有一定的类似之处,也是一种目标成本。所不同的是,它以“标准成本”(即一种事先预定的成本)为真实成本,而把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视作非正常因素直接冲减当期损益。故我国不鼓励采用这种方法。它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为西方国家普遍采用。(这对会计的素质是个考验,呵呵) 6 s: f$ q* z6 ~5 {& D, k( e0 ~, n0 ]
回到你的问题上,生产型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类型(即量大还是量小),选择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为主的成本计算基本方法,辅以分类法、定额法等辅助方法。

追问:

那完全成本法是不是管理会计的范畴?然后品种法等三种,是对生产成本按品种、步骤、批次来归集,而标准成本法是具体料、工、制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消耗定额和现实用量的比较的方法?是不是这样理解?

Q3: 关于成本核算的方法及会计分录

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过程
(一)归集分配要素费用。
指:生产领用原材料、工人工资及福利费、折旧等等等等。
1、材料费
(1)直接耗用的材料: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某车间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某材料
(2)共耗材料
分配率=共耗材料费/分配标准
分配标准通常选用定额消耗量。
分配后做上述相同分录。
2、人工费
(1)工资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某车间
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工资
如果工人做两种以上产品,则
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分配标准
分配标准通常选用生产工时
(2)福利费
工资的14%。计算与分录同上。
3、其他要素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如计提折旧、车间发生的各项杂费等。
(二)归集分配各项间接费用
1、辅助生产费用
将第一步骤中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成本进行归集,将总额按受益对象分配至相应的账户中。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如果受益对象为产品的话)
借:制造费用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某车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企业只有一个辅助生产车间的时候只需这样即可。当企业有两个以上辅助生产车间的时候,则必须选择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等等方法进行分配后再做账务处理。此略。
2、基本车间的制造费用。
首先归集凡是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所有总额。
当车间有两种以上产品的时候:
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分配标准
分配标准通常选用生产工时或机器工时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
贷:制造费用
(三)归集分配“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先将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账户的所有金额进行归集,然后选择一定的方法,月末结转完工产品。
借:产成品-某产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
二、月末计提结转涉及的分录
1、计提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福利费
贷:应付福利费
2、计提职工教育经费,按工资总额的1.5%提取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职工教育费
贷:其他应付款--职工教育经费
3、工资分配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工资
4、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
5、结转各项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6、结转成本支出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指出
7、结转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8、结转税金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9、季度(或月)结转所得税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Q4: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

1.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2.标准成本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不像间接费用是预计的,而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也是按预计的数字来计算的,这种成本的计算方法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或责任分解制度。

Q5: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如下:
1、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期初生产成本和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应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是成本计算工作中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特点、组织特点及管理要求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对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进行分配。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六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3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4约当产量法。
所谓“约当产量法”是指将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完工产品产量生产成本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
约当产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产成品成本一单位成本×产成品数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产成品成本
在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时原材料成本项目和其他成本项目是有区别的。在计算原材料成本项目的约当产量时应注意原材料的投料方式。如果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则不论产品完工与否每一在产品数量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与完工产品完全相同因此不需要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如果原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陆续投入的则需要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换言之如果原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逐步投料的那么各成本项目都按完工程度计算出相同的约当产量如果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则原材料项目不需要计算约当产量或约当产量就等于在产品数量其他成本项目要按完工程度计算约当产量。
采用约当产量法要求科学地确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而这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企业可以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采用技术或其他方法测算出完工程度。产品工时定额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可按每道工序累计单位工时定额除以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算得出。其中每道工序中的在产品其完工程度一般等于所在工序的 50如果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则原材料项目视为全部完工。
[例]甲产品的单位工时定额为100工时经过两道工序制成。各工序的单位工时定额是第一道工序30工时第二道工序70工时。则每道工序的完工程度可计算如下
第一道工序= 30×50%/100=15%
第二道工序= 30 70×50%/100=65%
5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
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是指先对在产品确定一个定额单位成本月末根据在产品数量乘以各项定额单位成本计算出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并进而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月初在产品成本加上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减去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即为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定额成本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实际成本脱离定额成本的差异可以相互抵销的企业。
6定额比例法。
定额比例法是指按定额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或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与定额成本法相比定额比例法要求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制定比较准确的消耗定额因此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可以根据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或定额工时作比例分配。通常情况下材料项目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成本项目则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在定额比例法下相关的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分配率= 月初在产品实际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100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工资或其他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工资或其他费用本月投入的实际工资或其他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工资其他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工资其他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工资其他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工资其他费用分配率
2.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
企业的完工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材料及自制工具、模型等低值易耗品以及为在建工程生产的专用设备和提供修理劳务等。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应从 “生产成本”科目转出。其中产成品转入“产成品”科目自制材料、工具、模型等转入“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科目为在建工程提供的劳务不论其完工与否均应结转至“在建工程”科目。“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余额表示月末在产品成本。

Q6: 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成本整个账务流程

①核对按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资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
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组)产量记录,审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统计报表中。
⑶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报表、工时统计报表和经批准的工时、标准工时工资率、直接人工的工资汇总表等资料,运用核对法进行审查。
①根据产量和单位标准工时计算标准工时总量,再乘以标准工时工资率,以审查其是否与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的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
⒊制造费用成本抽取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明细账、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计资料及其相关原始记录。
⑴审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归集的制造费用内容是否正常,开支的标准、发生的费用是否是应归属于本期的生产费,不符合规定的应剔除计税处理。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固定资产折旧为其中的主要内容,其审查方法在第五节中讲解。
⑵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选择一个产品,核对其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相应的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是否相符。
⑶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选择的标准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分配的方法有无变更,防止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多分配应税产品成本,相应少分配免税产品成本。审查发现此类问题应重新正确计算,作出会计调整。
二审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内容是为企业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在建工程及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车间所发生的费用。从服务的对象上看,部门多、非生产性占有一定的比例,正确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关系到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抽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生产统计表等原始记录资料,从分配标准、费用分配方法、费用分配金额三个环节查证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是否真实、正确。
⒈审查各车间的费用分配标准。审查有无将为基本建设、专项工程、福利部门提供的水、汽、机械加工、修理修配等劳务费用计入辅助生产;审查是否按实际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分配率是否正确,采用复算方法重新计算,对少分配或非生产性费用挤入生产成本的情况 ,调增计税利润。
⒉审查分配方法。辅助生产分配方法较为复杂,审查进注意有无年度内任意改变分配方法,使各部门分配金额发生不正常波动的情况。如果存在这样情况,应按原方法进行计算,其差额调增(调减)计税利润。
⒊审查费用分配金额。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与辅助生产车间统计表对照,当费用分配表中的分配金额大于生产统计表中的费用额时,应进一步查明辅助生产费用归集有无虚假,抑或统计有差错。如证实生产统计表正确的情况下,即为多转生产成本的费用,应调增利润。
三审查费用确认的原则
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费用应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收到或支付,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处理。由此可见权责发生制才能真正按会计期间来正确反映各期的盈亏情况 。

小提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成本核算方法 推荐文章:
推荐不满意?点这里  ››  

成本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