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客户需求

2017-09-24 16:05:52 jazdbmin1639整理 如何分析客户需求 如何分析客户需求

客户需求分析

Q1: 如何了解和分析客户需求?

1,首先要圈定明确的客户群
只有明确的客户群
才能让我们很好去研究
2,学会用客户的语言来描绘产品
3,学会理解客户的多重身份
4,了解客户的价值观
5,理解客户需求背后的深层次心理需求
6,像客户一样体验,像客户一样感知他们的生活世界
1)像客户一样看
2)像客户一样用
3)像客户一样想
去体验客户的生活世界,而不是客观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像有经验的销售那样,能见到什么人说什么话。二,销售员如何了解客户的需求(如何了解客户需求并做好分析)利用提问来了解客户需求通过倾听来了解客户需求通过观察来了解客户需求客户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不了解客户的需求,就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更不可能赢得客户忠诚。在实践中,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了解客户的需求。1.利用提问来了解客户的需求 要了解客户的需求,提问题是最直接、最简便有效的方式。通过提问可以准确而有效地了解到客户的真正需求,为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在实际运用中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可以供我们灵活选择运用: (1)提问式问题。单刀直入、观点明确的提问能使客户详述你所不知道的情况。例如,你可以问:“小姐,您打开电脑时,发生了什么情况?”这常常是为客户服务时最先问的问题,提这个问题可以获得更多的细节。 (2)封闭式问题。封闭式的问题即让客户回答“是”或“否”,目的是确认某种事实、客户的观点、希望或反映的情况。问这种问题可以更快地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例如“小姐,当电脑出现问题时,您是让它开着还是关着?”这个问题是让客户回答是“开”还是“关”。如果没有得到回答,还应该继续问一些其他的问题,从而确认问题的所在。 (3)了解对方身份的问题。在与客户刚开始谈话时,可以问一些了解客户身份的问题,例如对方姓名、账号、电话号码等。目的是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4)描述性问题。让客户描述情况,谈谈他的观点,这有利于了解客户的兴趣和问题所在。(5)澄清性问题。在适当的时候询问、澄清客户所说的问题,也可以了解到客户的需求。(6)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要问客户对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满意,这有助于提醒客户再次惠顾。 (7)询问其他要求的问题。与客户交流的最后,你还可以问他还需要哪些服务。例如“先生,还有没有其他我们能为您做的?”通过主动询问客户的其他要求,客户会更容易记住你和你的公司。2、通过倾听客户谈话来了解客户的需求 在与客户进行沟通时,必须集中精力,认真倾听客户的回答,站在对方的角度尽力去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了解对方在想些什么,对方的需要是什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的情况,以便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3.通过观察来了解客户的需求 要想说服客户,就必须了解他当前的需要,然后着重从这一层次的需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你可以通过观察客户的非语言行为了解他的需要、欲望、观点和想法。总而言之,通过适当地问问题,认真倾听,以及观察他们的非语言行为,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想法,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三,企业应该如何了解客户需求?(如何了解客户需求并做好分析) 客户总是有两组需求,能明确说出的是一组,可以称之为“有声的需求”;另一组是没有说出来的,可以称之为“沉默的需求”。通常,有声的需求是在任何一个行业中大多数商家试图满足的需求,了解这种需求并不困难。较为困难的是识别客户沉默的需求。很多时候,企业能够领先一步之处就在于了解到了客户的更多需求。 把定期调研变为随时随地 为什么产品功能与客户的需求总是不一致?是不是要对客户的每一个需求都说“是”?如何把握客户需求的层次来更好地实现客户需求? 每当出现这些问题,就会有人说:需求的前期调研不足。其实,客户需求不是仅仅通过调研能够了解的。单凭几百个样本并不能够完全抽取出客户的核心需求。了解客户需求不能单依靠市场调研这一种方式,而是需要随时随地的关注客户需求,行业变化会产生客户需求,日常的销售反馈就是客户需求,客户的抱怨也是需求,售后服务人员的电话记录单中也有客户需求,研发人员的创新也是客户需求。其实,无论是在市场之内还是市场之外,客户都在不断地表达着他们的需求。因此,只有企业整体时刻保持对客户的关注,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客户需求。 不提产品只问问题 有一个经典的商业案例:一个中等规模的公司从通用电气购买了价值50万美元的个人电脑。通用电气并不制造电脑。这家公司为什么不直接从制造商那里购买电脑呢?答案是:制造商只卖电脑,而这种产品很多厂家都能生产。相反,通用电气不仅向这家公司出售电脑,还提供自选配置、附件、服务和融资。这家公司与客户的联系是电子化的,公司需要电脑来支持对客户的服务,而融资提供了资金的来源,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匹配收入和支出,进行一项为期三年的技术改造。通用电气看到了这一系列需求,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可能很多人说,通用电气有实力做到这些。但请注意,这里重要的是他了解到了客户需求,才可能去实现。通常情况下,客户并不十分清楚或不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问题或需求,因此,在没有完整、清楚地把握客户的需求之前,即使将全球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推荐给客户也无济于事。谁能帮助客户真正解决问题,向客户提供的是获利的行动,谁才能赢得客户。与客户“换位思考” 站在客户的立场去了解需求,要能够分配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客户,更要能与客户做“换位思考”。回想一下在上个月中花了多少时间与你的5位最重要的客户在一起?与他们的交谈仅仅是礼貌的寒暄,还是关于客户最重要需求的实质性讨论? 假设你是你的5个最重要客户中某一家的首席执行官,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什么是你最关心的事情? ――为了帮助你达到自己的目标,供应商应该怎么做? ――目前的供应商是否符合你的希望? ――他们为何未能符合你的希望? 作为企业来说,早就应该结束想当然制造客户需求的阶段了,只有企业整体重视起来,从实际出发,以客户为本,才能真正达到对客户需求的了解。任印泉

Q2: 如何系统的进行用户需求分析

1.概念
需求的定义包括从用户角度(系统的外部行为),以及从开发者角度(一些内部特性)来阐述需求.
关键的问题是一定要编写需求文档.我曾经目睹过一个项目中途更换了所有的开发者,客户被迫与新的需求分析者坐到一起.系统的分析人员说:"我们想与你谈谈你的需求."客户的第一反应便是:"我已经将我的要求都告诉你们前任了,现在我要的就是给我编一个系统".
百事通
而实际上,UGGs,需求并未编写成文档,因此新的分析人员不得不从头做起.所以如果只有一堆邮件、会谈记录或一些零碎的未整理的对话,你就确信你已明白用户的需求,那完全是自欺欺人.
需求的另外一种定义认为需求是"用户所需要的并能触发一个程序或系统开发工作的说明".有些需求分析专家拓展了这个概念:"从系统外部能发现系统所具有的满足于用户的特点、功能及属性等".这些定义强调的是产品是什么样的,而并非产品是怎样设计、构造的.而下面的定义则从用户需要进一步转移到了系统特性:
需求是指明必须实现什么的规格说明.它描述了系统的行为、特性或属性,是在开发过程中对系统的约束.
从上面这些不同形式的定义不难发现:并没有一个清晰、毫无二义性的"需求"术语存在,真正的"需求"实际上在人们的脑海中,这个人们主要是指客户,但一般情况下,用户并不能描述自己的需要,只就需要系统分析人员根据用户的自己语言的描述整理出相关的需要再进一步和客户核对.系统分析员和客户需要确保所有项目风险承担者在描述需求的那些名词的理解上务必达成共识.
任何文档形式的需求(例如如下将要描述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仅是一个模型,一种描述.
2.需求分析的任务
开发软件系统最为困难的部分就是准确说明开发什么.最为困难的概念性工作便是编写出详细技术需求,这包括所有面向用户、面向机器和其它软件系统的接口.同时这也是一旦做错,将最终会给系统带来极大损害的部分,并且以后再对它进行修改也极为困难.
目前,国内产品的庞杂,一家企业可能有几个系统并立运行,它们之间接口是系统开发人员最头痛的问题.
对于商业最终用户应用程序,企业信息系统和软件作为一个大系统的一部分的产品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我们开发人员来说,并没有编写出客户认可的需求文档,我们如何知道项目于何时结束?而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对客户来说是重要的,那我们又如何能使客户感到满意呢?
然而,即便并非出于商业目的的软件需求也是必须的.例如库、组件和工具这些供开发小组内部使用的软件.当然你可能偶尔勿需文档说明就能与其他人意见较为一致,但更常见的是出现重复返工这种不可避免的后果,而重新编制代码的代价远远超过重写一份需求文档的代价,这些血的教训正在国内的软件开发者身上发生.
近来,我遇到一个开发小组开发包括代码编辑器在内的一套内部使用的计算机辅助软件.不幸的是,当他们开发完这个工具后,发现这个工具不能打印出源代码文件,使用者当然希望有这个功能.结果这个小组只好手工抄写源代码文档以供代码检查.这说明那怕需求明确无误并构思准确,如果我们没有编写文档,软件达不到期望目标也只能是咎由自取了.
相反的情况,我曾见一个要集成到"错误跟踪系统"中的简单界面写了一页需求说明.而操作系统系统管理员在为处理脚本时发现简单的一张需求清单竟是如此有用.他们依据需求对系统进行测试时,此系统不仅非常清晰地实现了所有必需功能,而且未发现任何错误.
事实上,需求文档在开发过程中一直起指导作用.
3.需求分析过程
可把整个软件需求工程研究领域划分为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部分更合适,如图4-1所示:
图4-1 需求工程域的层次分解示意图
需求开发可进一步分为:问题获取、分析、编写规格说明和验证四个阶段.这些子项包括软件类产品中需求收集、评价、编写文档等所有活动.需求开发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产品所期望的用户类别.
获取每个用户类的需求.
了解实际用户任务和目标以及这些任务所支持的业务需求.
分析源于用户的信息以区别用户任务需求、功能需求、业务规则、质量属性、建议解决方法和附加信息.
将系统级的需求分为几个子系统,并将需求中的一部份分配给软件组件.
了解相关质量属性的重要性.
商讨实施优先级的划分.
将所收集的用户需求编写成文档和模型.
评审需求规格说明,确保对用户需求达到共同的理解与认识,并在整个开发小组接受说明之前将问题都弄清楚.
需求管理需要"建立并维护在软件工程中同客户达成的合同" .这种合同都包含在编写的需求文档与模型中.客户的接受仅是需求成功的一半,开发人员也必须能够接受他们,并真正把需求应用到产品中.通常的需求管理活动包括:
定义需求基线(迅速制定需求文档的主体).
评审提出的需求变更、评估每项变更的可能影响从而决定是否实施它.
以一种可控制的方式将需求变更融入到项目中.
使当前的项目计划与需求一致.
估计变更需求所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协商新的承诺,这种承诺具体体现在项目解决方案上.
让每项需求都能与其对应的设计、源代码和测试用例联系起来以实现跟踪.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跟踪需求状态及其变更情况.
以上几点说明是我总结了成功实施项目后系统分析人员的经验,同时也根据国内外的其他系统实施的相关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
4.需求的类型
下面这些定义是需求工程领域中常见术语的定义.
软件需求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也包括非功能需求).
1.业务需求(business requirement)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它们在项目视图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
2.用户需求(user requirement) 文档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在使用实例(use case)文档或方案脚本说明中予以说明.
3.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使得用户能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满足了业务需求.
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SRS)中说明的功能需求充分描述了软件系统所应具有的外部行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在开发、测试、质量保证、项目管理以及相关项目功能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大型系统来说,软件功能需求也许只是系统需求的一个子集,因为另外一些可能属于子系统(或软件部件).
作为功能需求的补充,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还应包括非功能需求,它描述了系统展现给用户的行为和执行的操作等.它包括产品必须遵从的标准、规范和合约;外部界面的具体细节;性能要求;设计或实现的约束条件及质量属性.所谓约束是指对开发人员在软件产品设计和构造上的限制.质量属性是通过多种角度对产品的特点进行描述,从而反映产品功能.多角度描述产品对用户和开发人员都极为重要.
下面以一个字处理程序为例来说明需求的不同种类.业务需求可能是:"用户能有效地纠正文档中的拼写错误",该产品的包装盒封面上可能会标明这是个满足业务需求的拼写检查器.而对应的用户需求可能是"找出文档中的拼写错误并通过一个提供的替换项列表来供选择替换拼错的词".同时,该拼写检查器还有许多功能需求,如找到并高亮度提示错词的操作;显示提供替换词的对话框以及实现整个文档范围的替换.
从以上定义可以发现,需求并未包括设计细节、实现细节、项目计划信息或测试信息.需求与这些没有关系,它关注的是充分说明你究竟想开发什么.项目也有其它方面的需求,如开发环境需求或发布产品及移植到支撑环境的需求.尽管这些需求对项目成功也至关重要,但它们并非本书所要讨论的.
5.需求分析的原则
不重视需求过程的项目队伍将自食其果.需求工程中的缺陷将给项目成功带来极大风险,这里的"成功"是指推出的产品能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地在功能、质量上完全满足用户的期望.下面将讨论一些需求风险.
不适当的需求过程所引起的一些风险:
1. 无足够用户参与
客户经常不明白为什么收集需求和确保需求质量需花费那么多功夫,开发人员可能也不重视用户的参与.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开发人员感觉与用户合作不如编写代码有意思;二是因为开发人员觉得已经明白用户的需求了.在某些情况下,与实际使用产品的用户直接接触很困难,而客户也不太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但还是应让具有代表性的用户在项目早期直接参与到开发队伍中,并一同经历整个开发过程.
系统人员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些感觉,在实施一家公司的项目时,若无足够的用户参与,系统人员获得的需求是片面的,不完整的,这样系统在需求之初就埋下风险.
2. 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
在开发中若不断地补充需求,项目就越变越庞大以致超过其计划及预算范围.计划并不总是与项目需求规模与复杂性、风险、开发生产率及需求变更实际情况相一致,这使得问题更难解决.实际上,问题根源在于用户需求的改变和开发者对新需求所作的修改.
要想把需求变更范围控制到最小,必须一开始就对项目视图、范围、目标、约束限制和成功标准给予明确说明,并将此说明作为评价需求变更和新特性的参照框架.说明中包括了对每种变更进行变更影响因素分析的变更控制过程,有助于所有风险承担者明白业务决策的合理性,即为何进行某些变更,相应消耗的时间、资源或特性上的折中.
产品开发中不断延续的变更会使其整体结构日渐紊乱,补丁代码也使得整个程序难以理解和维护.插入补丁代码使模块违背强内聚、松耦合的设计原则,特别是如果项目配置管理工作不完善的话,收回变更和删除特性会带来问题.如果你尽早地区别这些可能带来变更的特性,你就能开发一个更为健壮的结构,并能更好地适应它.这样设计阶段需求变更不会直接导致补丁代码,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因变更导致质量的下降.
3. 模棱两可的需求
模棱两可是需求规格说明中最为可怕的问题.它的一层含义是指诸多读者对需求说明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另一层含义是指单个读者能用不止一个方式来解释某个需求说明.
模棱两可的需求会使不同的风险承担者产生不同的期望,它会使开发人员为错误问题而浪费时间,并且使测试者与开发者所期望的不一致.一位系统测试人员曾告诉我,她所在的测试组经常对需求理解有误,以致不得不重写许多测试用例并重做许多测试.
处理模棱两可需求的一种方法是组织好负责从不同角度审查需求的队伍.仅仅简单浏览一下需求文档是不能解决模棱两可问题的.如果不同的评审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需求说明给予解释,但每个评审人员都真正了解需求文档,这样二义性就不会直到项目后期才被发现,那时再发现的话会使得更正代价很大.
4. 不必要的特性
"画蛇添足"是指开发人员力图增加一些"用户欣赏"但需求规格说明中并未涉及的新功能.经常发生的情况是用户并不认为这些功能性很有用,以致在其上耗费的努力"白搭"了.开发人员应当为客户构思方案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思路,具体提供哪些功能要在客户所需与开发人员在允许时限内的技术可行性之间求得平衡,开发人员应努力使功能简单易用,而不要未经客户同意,擅自脱离客户要求,自作主张.
同样,客户有时也可能要求一些看上去很"酷",但缺乏实用价值的功能,而实现这些功能只能徒耗时间和成本.为了将"画蛇添足"的危害尽量减小,应确信:你明白为什么要包括这些功能,以及这些功能的"来龙去脉",这样使得需求分析过程始终是注重那些能使用户完成他们业务任务的核心功能.
5. 过于精简的规格说明
有时,客户并不明白需求分析有如此重要,于是只作一份简略之至的规格说明,仅涉及了产品概念上的内容,然后让开发人员在项目进展中去完善,结果很可能出现的是开发人员先建立产品的结构之后再完成需求说明.这种方法可能适合于尖端研究性的产品或需求本身就十分灵活的情况.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会给开发人员带来挫折(使他们在不正确的假设前提和极其有限的指导下工作),也会给客户带来烦恼(他们无法得到他们所设想的产品).
6. 忽略了用户分类
大多数产品是由不同的人使用其不同的特性,使用频繁程度也有所差异,使用者受教育程度和经验水平也不尽相同.如果你不能在项目早期就针对所有这些主要用户进行分类的话,必然导致有的用户对产品感到失望.例如,菜单驱动操作对高级用户太低效了,但含义不清的命令和快捷键又会使不熟练的用户感到困难.
7. 不准确的计划
据统计,导致需求过程中软件成本估计极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频繁的需求变更、遗漏的需求、与用户交流不够、质量低下的需求规格说明和不完善的需求分析.
对不准确的要求所提问题的正确响应是"等我真正明白你的需求时,我就会来告诉你".基于不充分信息和未经深思的对需求不成熟的估计很容易为一些因素左右.要作出估计时,最好还是给出一个范围.未经准备的估计通常是作为一种猜测给出的,听者却认为是一种承诺.因此我们要尽力给出可达到的目标并坚持完成它.
6.需求分析人员和用户的合作关系
优秀的软件产品是建立在优秀的需求基础之上的.而高质量的需求来源于客户与开发人员之间有效的交流与合作.通常,开发人员与客户或客户代理人,如市场人员间的关系反而会成为一种对立关系.双方的管理者都只想自己的利益而搁置用户提供的需求从而产生摩擦,在这种情况下,不会给双方带来一点益处.
只有当双方参与者都明白要成功自己需要什么,同时也应知道要成功合作方需要什么时,才能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由于项目压力与日渐增,所有风险承担者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一点容易被遗忘.其实大家都想开发出一个既能实现商业价值,又能满足用户需要,还能使开发者感到满足的优秀软件产品.
软件客户需求权利书列出了十条关于客户在项目需求工程实施中与分析人员、开发人员交流时的合法要求.每一项权利都对应着软件开发人员、分析人员的义务.而软件客户需求义务书也列出了十条关于客户在需求过程中应承担的义务.如果愿意,可以将其作为开发人员的权利书.
客户有如下权利:
1:要求分析人员使用符合客户语言习惯的表达
需求讨论应集中于业务需要和任务,故要使用业务术语,你应将其教给分析人员,而你 不一定要懂得计算机的行业术语.
2:要求分析人员了解客户的业务及目标
通过与用户交流来获取用户需求、分析人员才能更好地了解你的业务任务和怎样才能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你的需要.这将有助于开发人员设计出真正满足你的需要并达到你期望的优秀软件.为帮助开发人员和分析人员,可以考虑邀请他们观察你或你的同事是怎样工作的.如果新开发系统是用来替代已有的系统,那么开发人员应使用一下目前的系统,这将有利于他们明白目前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其工作流程的情况,以及可供改进之处.
3:要求分析人员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分析人员要把从你和其他客户那里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以区分开业务需求及规范、功能需求、质量目标、解决方法和其它信息.通过这些分析就能得到一份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而这份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便在开发人员和客户之间针对要开发的产品内容达成了协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可以用一种你认为易于翻阅和理解的方式组织编写.要评审编写出的规格说明以确保它们准确而完整地表达了你的需求.一份高质量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能有助于开发人员开发出真正需要的产品.
4:要求得到需求工作结果的解释说明
分析人员可能采用了多种图表作为文字性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补充.因为如工作流程图那样的图表能很清楚地描述出系统行为的某些方面.所以需求说明中的各种图表有着极高的价值.虽然它们不太难于理解,但是你很可能对此并不熟悉.因此可以要求分析人员解释说明每张图表的作用或其它的需求开发工作结果和符号的意义,及怎样检查图表有无错误及不一致等.
5:要求开发人员尊重你的意见
如果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不能相互理解,那关于需求的讨论将会有障碍,共同合作能使大家"兼听则明".参与需求开发过程的客户有权要求开发人员尊重他们并珍惜他们为项目成功所付出的时间.同样,客户也应对开发人员为项目成功这一共同目标所作出的努力表示尊重与感激.
6:要求开发人员对需求及产品实施提供建议,拿出主意
通常,客户所说的"需求"已是一种实际可能的实施解决方案,分析人员将尽力从这些解决方法中了解真正的业务及其需求,同时还应找出已有系统不适合当前业务之处,以确保产品不会无效或低效.在彻底弄清业务领域内的事情后,分析人员有时就能提出相当好的改进方法.有经验且富有创造力的分析人员还能提出增加一些用户并未发现的很有价值的系统特性.
7:描述产品易使用的特性
你可以要求分析人员在实现功能需求的同时还要注重软件的易用性.因为这些易用特性或质量属性能使你更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例如,客户有时要求产品要"用户友好"或"健壮"或"高效率",但这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太主观了并无实用价值.正确的应是:分析人员通过询问和调查了解客户所要的友好、健壮、高效所包含的具体特性.
8:调整需求,允许重用已有的软件组件
需求通常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分析人员可能发现已有的某个软件组件与你描述的需求很相符.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人员应提供一些修改需求的选择以便开发人员能够在新系统开发中重用一些已有的软件.如果有可重用的机会出现,同时你又能调整你的需求说明,那就能降低成本和节省时间,而不必严格按原有的需求说明开发.所以说,如果想在产品中使用一些已有的商业常用组件,而它们并不完全适合你所需的特性,这时一定程度上的需求灵活性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9:获得满足客户功能和质量要求的系统
每个人都希望项目获得成功.但这不仅要求你要清晰地告知开发人员关于系统"做什么"所需的所有信息,而且还要求开发人员能通过交流了解清楚取舍与限制.一定要明确说明你的假设和潜在的期望.否则,开发人员开发出的产品很可能无法让你满意.
客户有下列义务:
1:给分析人员讲解你的业务
分析人员要依靠你给他们讲解的业务概念及术语.但你不能指望分析人员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而只能让他们真正明白你的问题和目标.不要期望分析人员能把握你们业务的细微与潜在之处,他们很可能并不知道那些对于你和你的同事来说理所当然的"常识".
2:抽出时间清楚地说明并完善需求
客户很忙,经常在最忙的时候还得参与需求开发.但无论如何,你有义务抽出时间参与"头脑风暴"会议的讨论,接受采访或其它获取需求的活动.有时分析人员可能先以为明白了你的观点,而过后发现还需要你的讲解.这时,请耐心一些对待需求和需求的精化工作过程中的反复,因为它是人们交流中的很自然的现象,何况这对软件产品的成功极为重要.
3:准确而详细地说明需求
编写一份清晰、准确的需求文档是很困难的.由于处理细节问题不但烦人而且又耗时,故很容易留下模糊不清的需求.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得解决这种模糊性和不准确性.而你恰是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决定的最佳人选.不然的话,你就只好靠开发人员去正确猜测了.在需求规格说明中暂时加上待定(to be determined, TBD也可采用汉语拼音略写"DQD:待确定")的标志是个不错的办法.用该标志可指明了哪些需要进一步探讨、分析或增加信息的地方.不过,有时也可能因为某个特殊需求难以解决或没有人愿意处理它而注上TBD标志.尽量将每项需求的内容都阐述清楚,以便分析人员能准确的将其写进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如果你一时不能准确表述,那就得允许获取必要的准确信息这样一个过程.通常使用所谓的原型技术.通过开发的原型,你可以同开发人员一起反复修改,不断完善需求定义.
4:及时地作出决定
正如一位建筑师为你修建房屋,分析人员将要求你做出一些选择和决定.这些决定包括来自多个用户提出的处理方法或在质量特性冲突和信息准确度中选择折衷方案等.有权做出决定的客户必须积极地对待这一切,尽快做处理、做决定.因为开发人员通常只有等你做出了决定才能行动,而这种等待会延误项目的进展.
5:尊重开发人员的需求可行性及成本评估
所有的软件功能都有其成本价格,开发人员最适合预算这些成本(尽管许多开发人员并不擅长评估预测).你所希望的某些产品特性可能在技术上行不通,或者实现它要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而某些需求试图在操作环境中要求不可能达到的性能或试图得到一些根本得不到的数据,开发人员会对此作出负面的评价意见,你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有时,你可以重新给出一个在技术上可行、实现上便宜的需求,例如,要求某个行为在"瞬间"发生是不可行的,但换种更具体的时间需求说法("在50ms以内",但若没有准确的技术分析不能轻易下结论),这就可以实现了.
6: 划分需求优先级别
大多数项目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资源来实现功能性的每个细节.决定哪些特性是必要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好的,是需求开发的主要部分.只能由你来负责设定需求优先级,因为开发者并不可能按你的观点决定需求优先级.开发者将为你确定优先级提供有关每个需求的花费和风险的信息.当你设定优先级时,你帮助开发者确保在适当的时间内用最小的开支取得最好的效果.在时间和资源限制下,关于所需特性能否完成或完成多少应该尊重开发人员的意见.尽管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所希望的需求在项目中未被实现,但毕竟是要面对这种现实的.业务决策有时不得不依据优先级来缩小项目范围或延长工期,或增加资源,或在质量上寻找折衷.
7:评审需求文档和原型
正如我们将在第1 4章讨论的,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方式,对需求文档进行评审都会对软件质量提高有所帮助.让客户参与评审才能真正鉴别需求文档是否的确完整、正确说明了期望的必要特性.评审也给客户代表提供一个机会,给需求分析人员带来反馈信息以改进他们的工作.如果你认为编写的需求文档不够准确,就有义务尽早告诉分析人员并为改进提供建议.通过阅读需求规格说明,很难想象实际的软件是什么样子的.更好的方法是先为产品开发一个原型.这样你就能提供更有价值的反馈信息给开发人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你的需求.必须认识到:原型并非是一个实际产品,但开发人员能将其转变、扩充成功能齐全的系统.
8:需求出现变更要马上联系
不断的需求变更会给在预定计划内完成高质量产品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开发周期中变更越在晚期出现,其影响越大.变更不仅会导致代价极高的返工,而且工期也会被迫延误,特别是在大体结构已完成后又需要增加新特性时.所以一旦你发现需要变更需求时,请一定立即通知分析人员.
9:应遵照开发组织处理需求变更的过程
为了将变更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所有的参与者必须遵照项目的变更控制过程.这要求不放弃所有提出的变更,对每项要求的变更进行分析、综合考虑,最后作出合适的决策以确定将某些变更引入项目中.
10:尊重开发人员采用的需求工程过程
软件开发中最具挑战性的莫过于收集需求并确定其正确性.分析人员采用的方法有其合理性.也许你认为需求过程不太划算,但请相信花在需求开发上的时间是"很有价值"的.如果你理解并支持分析人员为收集、编写需求文档和确保其质量所采用的技术,那么整个过程将会更为顺利.尽管去询问分析人员为什么他们要收集某些信息,或参与与需求有关的活动.
系统分析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一些很忙的客户可能不愿意积极参与需求过程,而缺少客户参与将很可能导致不理想的产品.故一定要确保需求开发中的主要参与者都了解并接受他们的义务.如果遇到分歧,通过协商以达成对各自义务的相互理解,这样能减少今后的摩擦.
7.需求文档
需求开发的最终成果是:客户和开发小组对将要开发的产品达成一致协议.协议综合了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软件功能需求.就像我们早先所看到的,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包含了业务需求,而使用实例文档则包含了用户需求.你必须编写从使用实例派生出的功能需求文档,还要编写产品的非功能需求文档,包括质量属性和外部接口需求.只有以结构化和可读性方式编写这些文档,并由项目的风险承担者评审通过后,各方面人员才能确信他们所赞同的需求是可靠的.
你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方法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用好的结构化和自然语言编写文本型文档.
建立图形化模型,这些模型可以描绘转换过程、系统状态和它们之间的变化、数据关系、逻辑流或对象类和它们的关系.
编写形式化规格说明,这可以通过使用数学上精确的形式化逻辑语言来定义需求.
由于形式化规格说明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精确度,因此,所使用的形式化语言只有极少数软件开发人员才熟悉,更不用说客户了.虽然结构化的自然语言具有许多缺点,但在大多数软件工程中,它仍是编写需求文档最现实的方法.包含了功能和非功能需求的基于文本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已经为大多数项目所接受.图形化分析模型通过提供另一种需求视图,增强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请采纳!
如果未解决请继续追问:

Q3: 如何抓住人性,如何分析客户需求

一、顾客贪利的心理:
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有只是略有差异而已,古往今来的人概莫能免每个人都有贪利的想法。例如打折可以吸引更多顾客,让利会让老顾客更动心,赠品丰富会增加新顾客的数量,原价多少钱现价多少钱绝大多数的顾客都感兴趣,一折起三者起的海报绝大多数人都要去看看,这就是人爱贪利的消费心理。
二、顾客好奇的心理:
其实顾客的好奇心理与从众心理很相似,在马路上看到围着一堆人就忍不住过去看看,好奇是人之本性。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总是想了解但是又怕冒风险,这就是人的本能想法。因为人天生具备好奇心理才应运而生“商不厌奇”说法,所以商家的促销活动也设计的离弃古怪越来越新奇,激发人们的好奇心理增加客源数量,促销活动形式花样百出曾出不穷。
三、顾客的恐惧(担心)心理:
一个装修非常豪华富丽堂皇的店铺,即使店铺的商品价格并不昂贵,工薪阶层的顾客还是有顾虑不敢去光顾,这就是恐惧心理。恐惧心理来自信息的不对称,因为商家是信息优势一方顾客是弱势的一方,顾客害怕被宰害怕伤自尊没面子,顾客的恐惧心理担心价格昂贵买不起,商品价格太贵自己财力不能承受,担心产品质量有问题售后服务问题等等,担心被营业员缠住不放被强行推荐购物,担心服务质量担心有问题解决不了等等。
四、顾客的逆反心理:
强买强卖的生意是没有办法成功的,很多店铺的营业员抓住顾客就喋喋不休的推荐,不考虑顾客的感受根本不在意顾客的感觉,只有一个想法把产品推出去让顾客把钱掏出来,这样的方式顾客不喜欢推荐也不会成功。
对于顾客要不失热情又不让顾客感觉到压力,留有一定的空间又不能让顾客感觉到受冷落,顾客是非常奇怪的你不理她顾客很不高兴,你离顾客太近产生压力她也不高兴说你老盯着她的钱包。对于顾客的逆反心理要把握非常好的尺度,既不冷也不热不远也不近的方式真诚服务,让顾客觉得你就在她身边真诚服务就可以了。
五、顾客的从众心理:
卖东西有个奇怪的现象,如果没有人买就谁也不买生意无人问津,如果看到一个购买大家都跟着效仿这就是从众心理。
当我们面对客户的挑剔,首先不是防卫、排斥和拒绝,而是虚心倾听,冷静客观地研究分析客户挑剔的观点。研究分析时,还要站在客户的立场,就客观的事实和主观的感觉和情绪,去了解客户为何挑剔。在面对最挑剔客户时,尤须如此。

Www..JIZhUba.coM

Q4: 如何做需求分析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对网站功能性的需求不断提高,如今网站项目的设计已经不能再仅仅简单地利用静态Html文件来实现,与前几年网站设计由一两名网页设计师自由的创作相比,网站项目的设计和开发越来越像一个软件工程,也越来越复杂,网站项目的设计和开发进入了需要强调流程和分工的时代,建立规范的、有效的、健壮的开发机制,才能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要,达到预期的计划目标。
网站项目管理(WPM)的含义为Web-based Project Management,即以Web 应用程序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架构来进行的项目设计及管理,这样的架构中包含了浏览器、网络和Web
服务器等关键主体,主要体现在网站设计、以浏览器为客户端的Web应用程序开发(例如信息类网站、网上商店、虚拟邮局、客户关系管理。)等项目管理中。
按照笔者的经验,网站项目管理可以分为以下l六个阶段进行控制:
1. 需求分析及变更管理
2. 项目模型及业务流程分析
3. 系统分析及软件建模
4. 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及程序开发
5. 系统测试和文档编写
6. 客户培训、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阶段虽然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但是并非完全隔断的,例如需求变更管理和测试工作、文档编写都是贯穿整个项目过程的,许多工作时交叉进行或同时进行的。
(一)如何做好需求分析及变更管理?
业务员与客户进行的沟通,撰写需求分析报告是项目展开的基础。项目是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而不是为技术而迁就需求。
一:让客户畅所欲言,罗列出所有的需求
让用户将所有的想法尽可能的阐述清楚,并把所有的要求罗列出来,不要遗漏。这时候不应该害怕“勾引”起客户的潜在需求而增加设计开发的工作量,从而被今后客户无止境的变更拖入泥潭,直接明白地跟客户把问题和要求一条条地列出来,把条理、归纳、分析先都扔到一边去,将用户最原始、最完整的要求准确地记录下来就完成了第一步的工作。
很明显,假如客户的需求做的都不完整,随时可能会产生意想之外的变更,甚至这个变更会破坏已经做的模型及结构,那么这个项目从开始就注定了会失败;比如站点所有的功能都实现了,本地测试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你却不知道客户的系统是要承受每天100万独立IP的访问,而你原来想当然的以为了不起就是1万独立IP访问的访问流量,稍微有经验的开发人员都会明白这样的设计是个灾难,无论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还是程序全部要重新开发!
二:透过现象分析潜在的需求
很多情况下客户并非专业人士,在他们滔滔不绝的描述中不能指望他们帮助我们整理出重点和技术难关,这需要我们去为客户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尤其是客户谈的不多却又是技术上实现难度和强度很高的地方特别值得注意。
客户往往对需求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大多时候给出的需求都是笼统而且尺度难以控制的,这就要求业务人员在倾听了客户的详细说明以后,帮助客户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预测客户在开发过程中变更及今后应用中可能进行修改升级的潜在需求。
比如在为客户设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时候,也许就要为客户预留将来与他们的业务单位进行交互的通道;在设计邮件系统的时候要考虑可能会需要广告管理服务器;设计网络电子商店时今后增加库存产品进销存统计分析等等;限于时间财力的考虑,客户通常能够接受分阶段实施的开发过程,在需求分析时,提早为客户设想到今后的需求变更除了使项目开发更加顺利以外,也为今后业务的进一步深入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笔者曾负责一个大型新闻网站的设计,当客户拿着将近五十页厚的一本设计要求报告时,我发现有四十页的内容对程序开发来说都是重复的,而在其中一页的角落却画了个“搜索其他网站相关新闻”的按钮,并且没有做任何说明,仅仅这10个字所完成的工作量完全顶的上其他整整四十页重复赘述所做的工作,客户完全不知道这个要求引发的问题实际就是一个搜索引擎的开发,通过协商,客人同意了修改成站内搜索的引擎。
三:利用自然的语言描述项目模型
在业务员与客户进行沟通和调查时撰写的需求分析,尽可能用自然的语言进行描述,虽然客户的水平和资历有所不同,但是最自然的描述能够使项目开发的各个成员都能清楚地理解需求含义,不至于在理解上产生偏差。对客户而言,这样的模型描述最接近真实,容易参与修订,并能以此为测试和验收的依据。
请比较以下两份关于需求的描述,
“用户在访问首页的时候可以在点击‘客户通道’按钮,弹出填写‘用户名’和‘密码’的窗口,输入正确后在新窗口打开客户通道的首页,在该页显示所有可操作的功能的导航条和最新的导读新闻链接列表 。”
“站点分为公开和加密两种状态,通过身份验证机制使特有的用户可以访问到加密信息,并提供不同于普通用户的功能。”
前段描述我们就很容易想象的出来设计完成的网站是什么样子,而后一段的描述可能会做出无数不同的版本,造成对需求理解的歧意。
四:利用示意图和图表将用户的需求表现出来
需求分析无论文字上怎么样表述都还是抽象的,对客户而言理解毕竟是困难的,将基本确定的需求制作出示意图是最直观有效的。
制作示意图可以有很多种方式,用PowerPoint或Visio制作流程示意,用Html文档制作界面示意都是可行的,最简单利用画图和Word表格方式也完全可以,关键是利用示意图将客户的需求和即将开始设计的系统体现起来,在进行系统分析和程序开发之前,双方对今后要完成的产品就能够有直观的认识,换言之,就是在产品还没有真正进入开发阶段的时候,双方就对工作的结果达成统一的意见,这将大大地减轻需求变更所带来的困扰,同时客户更容易地参与到项目的开发过程,保证项目往正确的方向进行。
在RUP中有这样的描述:
利用电影、卡通、图片、表格和动画片等制作示意图开始,告诉我们用户是谁,要发生什么事情,如何发生。
以用户友好的方式帮助收集并改进用户需求。
鼓励更有创造性、更加创新的设计解决方案。
鼓励团队复审,并避免所有人都不希望出现的特征。
确保以可理解、直观的方式实施特征。
使访谈过程变得轻松,避免出现访谈没有结果的现象。
简单地说,制作示意图就是使用工具向用户 (主角) 说明(有时是动画演示)系统如何适应组织的需要,并表明系统将如何运转。协调员将初始示意板展示给小组,小组成员提供意见。之后,在举办研讨班期间,示意板也进行“实时”演进。所以,您需要一种可以轻松更改示意板的画图工具。为了避免分散注意力,一般最好使用简单的工具,比如图表、白板或PowerPoint。
五:什么人要看需求分析报告
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开发经理、交互设计师、测试人员、文档人员包括客户代表都应该看需求分析,并进行共同的讨论,达成一致的意见。
我们经常会遇到业务人员辛辛苦苦谈下来的项目,对开发人员来说却是难以实现的,而技术人员设计的产品却常常得不到客户的认可,甚至发生纠纷,因此参与项目开发的人员都应该对这份需求有统一清晰的认识,并根据自己的工作对需求提出意见,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修订,最终确定项目实现的目标。
例如:
项目经理通过需求分析才能组建所需要的团队包括配置工作环境,制定开发周期。
开发周期的限制和功能上的要求可能会影响到程序员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工具进行编写;
操作用户的技能水平将影响到交互设计师进行前台设计时做到什么样的精度;
界面设计人员根据项目的性质和定位确定表现方式。
测试人员了解测试环境和条件后才能对项目质量进行跟踪和检测;
通过下表,我们可以看的出不同角色根据需求的变更所进行的工作流程:
六:建立需求变更日志,制作新版本的需求分析报告
尽管我们费了许多功夫在需求分析进行了最大可能的努力,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份需求分析在开发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变化,也许是出自客户的遗漏,也可能是在开发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这种变更有时是如此的频繁和琐碎,以至于往往不能将变更及时反馈到项目的各个角色中,那么做好需求变更日志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需求分析后面附上变更日志,并将修改后的需求分析制作成新版本,保留每次更改过的版本,而不是覆盖,这样就比较容易地跟踪到需求变更过程中所带来的工作调整。
在新版本的需求分析中,将变更多部分用特殊方式表明出来,并在日志中记录变更多重的明细。
关于需求分析和变更管理可以参照下图示意:
七:本阶段重点工作角色
在需求分析和变更管理的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的角色为客户代表、业务员和项目经理。
客户代表提出需求,业务员帮助整理和分析,项目经理对整个项目进行评估。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项目失败的起因都和需求分析有关。 客户代表和业务员通常并非从事技术开发的专业人员,在讨论需求的时候往往对项目的技术难度、工作量、时间进度把握不准确,这时候需要项目经理或技术人员进行参谋。
为了降低项目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有必要设计规范的需求管理计划书,帮助客户代表和业务员更好的完成任务。
以下提供一份需求管理计划的模板可作为参考:
八:总结
根据笔者的经验,要尽快做好需求分析掌握以下要点,也许能事半功倍:
仔细聆听,罗列客户的所有要求;
将需求进行分析,确认可操作的系统模型;
利用最自然的语言将系统进行描述,使每个开发人员不会产生歧意;
迅速确定网站的用户角色;
比如访客、会员、重要客户、前台管理员、网站管理员、业务员等;
分析确定每个角色的权限及可操作的功能;
比如会员可以查看特别信息、修改个人信息、退出登陆等;
前台管理员能够登录管理系统,能够发布编辑修改信息,能够审查会员资格等;
网站管理员可以更改栏目、修改网站界面等;
制作流程图和示意图将需求表现出来;
让客户参与到示意图的设计中,及时正确的反应出需求变更。
制作需求变更日志,保留升级版本,通过版本控制进行需求管理;
通过需求《管理计划书》使每个参与人员看到共同的努力目标。

Q5: 如何正确的理解和分析用户需求

一、用户说的需求不一定是真实的;
二、你所面对的用户不一定是真正的用户;
三、要学会从一开始设定需求边界,当然,边界可能一直在变;
四、不要跟用户扯什么技术实现;
五、收集或者分析需求时,不要带着你的主观偏向,要明白在这个阶段你的目的是还原业务场景,输出用例。

小提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何分析客户需求 推荐文章:
推荐不满意?点这里  ››  

如何分析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