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

2018-08-17 06:06:14 凌冷妖整理 编辑工作的特点 编辑工作的特点

传统的新闻编辑的工作

Q1:新闻编辑工作主要职责是

1、新闻信息的统合。如何将纷繁复杂的信息加以整合,给实时信息以传播价值定位,使新闻的社会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是编辑部应该履行的职责。新闻信息的统合过程,实际上就是新闻信息的价值定位过程,也就是新闻信息的理解与意义的揭示过程。这就要求编辑部门对新闻信息与社会现实及信息背景有准确的把握,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为新闻信息准确定位_6信息统合的关键,在于准确地确立并在实践中保持栏目定位。
2、把关。如果把信息统合作为编辑部门的宏观新闻信息控制的话,“把关”就是对新闻信息的具体控制。作为对新闻信息的选择过程,记者、编辑和责任编辑、编审、主编等各级编辑部领导者,都对新闻信息的选汰施加了个人的影响,但从总体而言,“把关”所体现的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个人也一般是从媒介组织的角度定位出发行使把关权的。
所谓“把关”,就是按照一定标准对新闻信息进行的取舍。编辑部新闻取舍标准的制定,是与其自身的定位直接相关的。这种把关既包括杜绝新闻报道在政治思想和政策上的差错,也,包括其事实的技术性差错。对“把关”的影响主要有三个定位角度,即社会角色定位、专业角色定位和传播对象定位。社会角色定位关注的是媒介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主要体现在对新闻的倾向性及其传播的社会效果的考量上;专业角色定位关注的是业务水准,以及真实性、准确性、明晰性、时效性、组合性等,是其决定取舍的主要标准i传播对象定位的角度,关注的是新闻信息的服务性,它是从满足目标群体新闻需求和兴趣的角度出发对新闻信息的取舍。
3·发言。新闻编辑的职责不仅在组织报道新闻事实,而且要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对新闻素材进行·一再认识”与“再创造”,并表达对新闻事实的评价。编辑部的发言,大量采用间接的方式,通过对新闻素材重新选择和组合,新闻传播内容及重点的选择,报道词及标题、提要的表达方式与风格的选择,音响图像摄录和编辑中的处理方式、节目的长短和播出时间的选择,节目编排中的位置和其他新闻的搭配等,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具有倾向性的态度和立场,影响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与判断。需要注意的是,要处理好新闻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此外,编辑部还要根据新闻报道内容撰写与之相配的言论,对新闻事件直接发言,阐明观点。

Q2:新闻学、新闻采编、新闻制作与编辑、网站编辑?

网络编辑和,平面媒体的编辑只是工作单位的区别,传统的平面媒体有采访权和编辑权,网络媒体只有编辑权没有采访权。工作上会有一些差异,但是也有一些共同的地方,网络编辑对技术方面有所要求,但是平面媒体主要是对新闻业务方面的要求,总体来说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还是比网络编辑大的。另外,网络媒体由于需求量大,相对好进,而传统的平面媒体如报社,现在基本饱和一般不公开招人,相对难进。 三者之间的考证区别很大,报社的记者和编辑都是记者证(记者证不是人人都能考的,只有媒体单位工作人员才能考,意思是你只有你进了报社之后,成为报社的正式员工之后才有资格考,而且很容易考),网络编辑的考证是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有: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 ,网络编辑师,高级网络编辑师四种等级的考试。这个考试资格要求相对较少。至于怎么考你可以查一下相关资料。 另外因为你是大专毕业,进平面媒体相对还是较难的,目前的情况例如河南《大河报》研究生学历可以进(但是还是有点难度),本科生要进除非有关系,要么就是你的实力真的很强。专科毕业可能就没有了吧。还是劝你谨慎选择。

Q3:新闻编辑工作有哪些特点


新闻编辑是什么样子的工作?新闻编辑是个很辛苦的工作,是为人作嫁衣裳的工作。一、简单地说就是:1、组稿; 2、稿件处理; 3、版面设计; 4、版样审查; 5、发版。二、具体的说就是:1、新闻信息的统合。如何将纷繁复杂的信息加以整合,给实时信息以传播价值定位,使新闻的社会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是编辑部应该履行的职责。新闻信息的统合过程,实际上就是新闻信息的价值定位过程,也就是新闻信息的理解与意义的揭示过程。这就要求编辑部门对新闻信息与社会现实及信息背景有准确的把握,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为新闻信息准确定位_6信息统合的关键,在于准确地确立并在实践中保持栏目定位。2、把关。如果把信息统合作为编辑部门的宏观新闻信息控制的话,“把关”就是对新闻信息的具体控制。作为对新闻信息的选择过程,记者、编辑和责任编辑、编审、主编等各级编辑部领导者,都对新闻信息的选汰施加了个人的影响,但从总体而言,“把关”所体现的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个人也一般是从媒介组织的角度定位出发行使把关权的。所谓“把关”,就是按照一定标准对新闻信息进行的取舍。编辑部新闻取舍标准的制定,是与其自身的定位直接相关的。这种把关既包括杜绝新闻报道在政治思想和政策上的差错,也,包括其事实的技术性差错。对“把关”的影响主要有三个定位角度,即社会角色定位、专业角色定位和传播对象定位。社会角色定位关注的是媒介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主要体现在对新闻的倾向性及其传播的社会效果的考量上;专业角色定位关注的是业务水准,以及真实性、准确性、明晰性、时效性、组合性等,是其决定取舍的主要标准i传播对象定位的角度,关注的是新闻信息的服务性,它是从满足目标群体新闻需求和兴趣的角度出发对新闻信息的取舍。3·发言。新闻编辑的职责不仅在组织报道新闻事实,而且要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对新闻素材进行·一再认识”与“再创造”,并表达对新闻事实的评价。编辑部的发言,大量采用间接的方式,通过对新闻素材重新选择和组合,新闻传播内容及重点的选择,报道词及标题、提要的表达方式与风格的选择,音响图像摄录和编辑中的处理方式、节目的长短和播出时间的选择,节目编排中的位置和其他新闻的搭配等,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具有倾向性的态度和立场,影响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与判断。需要注意的是,要处理好新闻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此外,编辑部还要根据新闻报道内容撰写与之相配的言论,对新闻事件直接发言,阐明观点。

Q4:新闻工作特点是什么?

新闻的特点是:新,快,准
现在比较权威的主流的新闻定义是陆定一提出的
即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理解这一定义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1.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
“新近发生”是个很容易理解的话语,新闻的“新”主要就体现在这里。
我们又把新近发生区分为“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两种情况,套用英语的时态来解说,“已经发生”是过去时态,“正在发生”是现在进行时态。前者是已经结束了的事件,后者是正在发展变动尚未出现结局的事件。当下的新闻由于传输设备的现代化,报道速度越来越快,正在发生的事件尚未出现结局就已经被报道出来。对一个事件连续追踪报道,甚至干脆进行实况转播,让报道和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时进行,已经是新闻界常常采用的手段。据此,我们在定义中补充了“正在发生”的话语。
还有必要解释一下“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这一话语。现代新闻报道的对象未必都是新近发生的事件。有些早已发生的事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当时不为人们所知,虽已时过境迁,但一旦发现它的时候,它仍然有很强的报道价值,这样的事件仍然可以被作为新闻报道出来。例如二战期间日本海军总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被美军击落,一些详情细节直到80年代才被报刊披露。2000年美国总统竞选,副总统戈尔正努力角逐民主党总统提名时,美国报刊突然披露“戈尔年轻时嗜大麻”,把几十年前的往事也抖搂出来了。1970年中国云南发生强烈地震,当时为了粉饰太平,只报喜不报忧,2000年初还有报纸载文报道其详情。这些事件差不多算是“旧闻”了,但由于是刚刚发现的,仍能给人以新鲜感,所以新闻报道也少不了这样的类型。
2.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
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值得报道,我们强调新闻报道的事件必须是有价值的。所谓有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
一是有教育作用。就像美国《现代新闻报道》的作者华连所说的那样“教诲”“鼓舞”读者,也就是对读者的思想、道德、人生观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是有认识作用。可以使读者获得有关社会、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有怡情作用。这里所说的怡情,不包括低级趣味在内。那些对影视明星的私情家事不厌其烦地加以报道的所谓新闻,实在是把肉麻当有趣。我们所说的“情”,是指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趣。
3.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是报道事件的,但事件本身并不就是新闻。一件有价值的事件,还必须通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报道,指记者或其他新闻工作者、爱好者对有价值的事件进行采集、处理之后,再通过相应的新闻传播途径公之于世的手段和过程。

Q5: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与电视编辑的不同

电视编辑主要用 非线性编辑视频 音频等
网络编辑 网站上面啊~ 新闻稿件的发布 链接等等 图片什么的
反正都是要对着电脑

Q6:新闻采访与新闻编辑工作的差异有哪些?

采访与编辑形式的弱化不管是哪种电视新闻,要具有较好的新闻形态和传播效果,都应该强调采访与编辑形式的作用,而编者的思想和传播意图也是在采访与编辑的外在形式中体现出来。传播学大师施拉姆和波特指出:在新闻传播中,“一个人用整个身体进行传播,并且动用全部力量来解释收到的信息”。④他们在这里充分强调了新闻传播动用全部力量,即在传播形式与手段上要充分达到好的传播效果,新闻传播不但要具有内容的及时与新鲜,而且要具有形式的新颖与简洁。但是,民生电视新闻采访与编辑形式弱化,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采访与编辑形式的弱化,最突出地表现在民生新闻报道的“流水账化”。在许多城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中,叙述的繁杂与拖沓,镜头的重复和琐碎比比皆是,重复性的日常生活事件常常是不加选择地在同一天的新闻中反复出现,而一次日常见闻、邻里纠纷或者家庭矛盾,可以不惜时间用二三分钟来表现,将琐细的生活小事拉长。其次是采访上的生硬与随意,许多民生新闻的记者似乎只注重事件,不太在意采访的艺术,把采访当成了一般的谈话与闲侃,也不看采访对象的差异情况,采访时神态和话语都一成不变。再次是新闻镜头拍摄和视角的取舍也很随便,画面经常是摇晃不定或者模糊不清的。最关键的是,大量的民生新闻的后期编辑与制作的随意,编者似乎无意去克服采访与拍摄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大量采访镜头或者只能叫做素材的原始镜头随意堆砌在荧屏上,一条新闻中有许多重复的采访记录和记述事件的多余表现。所有这些,只能用“粗糙”二字来形容。如此一来,给人们的印象是,做民生电视新闻似乎比做任何新闻都容易,都不用花功夫。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不注重新闻的表现形式,甚至弱化新闻采访与编辑形式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由记者编辑主观新闻理念造成的。他们认为,民生新闻要有充分的“民间话语”,是“本土化”,也是“世俗化”的,更是“原生态”的。民生新闻面对的是“低端”观众群,反映的是他们的生活常态,甚至是他们在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这类新闻就没必要过多讲究形式,也没必要做得精炼简洁,做精炼简洁了,观众反而不喜欢了。另一方面,是许多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在一个小时或者50分钟左右,时间长而每天有价值的“本土化”新闻事件又不够,只好拉长每一条新闻,播一些流水账似的采访画面。这大概是民生电视新闻弱化采访与编辑形式的因素。

小提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编辑工作的特点 推荐文章:
推荐不满意?点这里  ››  

编辑工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