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对方逃逸

2017-10-20 01:20:14 jazdbmin1639整理 交通事故对方逃逸 交通事故对方逃逸

轻微交通事故对方逃逸

Q1: 轻微交通事故,对方逃逸

这个交警会找到对方,还要看对方是真的牌照,如果是假牌照,交警找不到人,那就没办法,只能你自己先修车,什么时候找到对方了,什么时候赔偿你的损失。新车也是一样的赔偿,只能赔偿你的修车费。其他没有赔偿。
对方逃跑,一个是驾驶人无证、酒驾等,肯定有违法行为,所以才不敢停车。二是假牌照,不怕你报警,就是报警警察也不好查,况且没有发生重大事故,所以警察可能也不愿意查,他才逃跑的。

追问:

对方是真牌照,对方说他车身没有擦挂,我这边记录仪拍的很清楚。这种对方算不算逃逸。如果是一样的赔偿,我可以要求到4S修吗?可以要求折旧费吗?

追答:

如果你的行车记录仪拍下了他刮擦你的视频,提供给警方就有效的,你可以要求到4S维修,但没有折旧费赔偿。目前我国没有这样的法律规定。

Q2: 交通事故对方逃逸怎么办?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一种性质十分恶劣、情节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为此当事人要承担对自己不利的严重后果。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终生禁驾。因逃逸致使受害人死亡的,依据刑法规定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新法加大了对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力度。
1,一般来说,交通肇事时需要至少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才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2,但是依司法解释,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的主要或全部责任,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也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3,若构成犯罪,或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若积极赔偿损失可能量刑时会得到从宽。

Q3: 交通事故后,对方逃逸了怎么办

你把车牌号记下来了就更好了。直接打电话报警,如果没记住号码,有监控的,警方会追逃的,交通事故如果严重,对方逃逸,被警方抓捕后,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交通死亡或伤重逃逸,
第一种,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其当场死亡,这种属于交通肇事罪,不是故意杀人罪。像有些人看到自己撞死人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害怕,为了怕自己坐牢就开车逃跑,这样的行为就是交通肇事罪。
第二种是将受害人撞成重伤,最终死亡,其罪名和交通肇事罪是一样的,因为基本和当场死亡是相似的,所以不存在故意伤人罪。
第三种是开车将受害人撞成了轻伤或者是不算重伤,但是将受害人置之不理,甚至是丢弃到荒郊野外,致使受害人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而死亡,这样的属于交通肇事以及故意杀人罪。
第四种,行为人将受害人撞成重伤,为逃避法律制裁逃逸,而受害人在去医院抢救过程中再次出现车祸导致死亡,那么,逃逸者只需要承担交通肇事罪即可,不承担后面的罪行。
第五种,行为人将受害人以救助为名丢弃,导致受害人因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亡,属于间接杀人罪,符合逃逸致死罪名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
(一)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这里所说责任是指民事责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赔偿责任。法律将该责任确定为推定过错责任。由于当事人逃逸导致事故现场遭到破坏,使交管部门对事故责任难以认定,首先推定其有过错,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若其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才可减轻其责任,这方面也加重了逃逸人的举证责任。
(二)行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该规定是对交通事故逃逸人员行政方面的制裁,其将被吊销驾照且终生不能再取得,且不论其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大小。

Q4: 交通事故中逃逸是否一定承担全部责任

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另外还有公安部的规章《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表明了立法上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原则是根据交通事故的当事人的各自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的后果所起的作用及过错的程度来确定个当事人的事故责任。这原则规定要求认定事故责任应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考虑,即客观行为和当事人主观上的过错程度对发生事故所起作用。在主观上就是有过错有责任,无过错无责任,仅一方有过错则一方负全责,因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交通事故的,应当根据其行为的客观作用和主观过错程度,分别承担相应的主责、同责和次责。然而,现行法律上的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还算是比较客观、合理,因为该条规定还有一个但书条款:“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而公安部的规章《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对逃逸行为在事故认定中的界定则过于主观,和法律和行政法规相违背,同时也不符合侵权行为法的基本法理。遗憾的是,实践中大量的事故认定书,交通部门都只引用了《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直接认定逃逸的驾驶员负全部的责任,鉴于此,有必要分析一下该规定对逃逸的驾驶员是如何不公平的。 第一、正确认识交通事故中逃逸行为性质是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前提和基础。交通事故逃逸行为往往是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的短时间内,而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的行为。逃逸行为虽然客观上表现为事故发生后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但主观上表现却有不同表现:或者出于逃避法律责任,或者避免受到受害人家属殴打和攻击,或者是心里的极度恐慌等等不一而足。然而逃逸行为本身的主客观内容却与事故的主客观内容完全不同,它们由两个相对独立的行为构成,在发生的时间上也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时段。逃逸行为是事故发生后驾驶员出于上述各种心理而为的逃避行为,是驾驶员对发生交通事故后处理的态度,并不是对交通事故发生的态度,是一种事后行为。而正确认定交通事故的原则的主客观要件是应当针对事故发生时的驾驶员的客观行为和驾驶员对事故发生的主观心态,并未涉及到驾驶员对事故发生后逃逸行为的主客观要件。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的发生只能基于驾驶员的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而事后的逃逸行为都是事后驾驶员在主观心态下支配下的行为,如果以事后行为作为认定行为人在事故发生时的过错程度,显然是把驾驶员事后的主客观行为作为事发时的主客观行为来看待的,这样将使责任认定失去了基本的前提。 第二、实践中,交警部门往往把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后果完全转嫁到逃逸当事人身上,这不仅部分体现了交警部门的不作为,也部分违背了合法、公正的原则。交警部门对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按照规定应当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事实部分,最后才是结论部分。事实部分是指交警部门在勘验、检查现场,调查询问后查证的事实。该事实是经还原后的交通事故发生的本来状况,是一种客观结果,本身没有主观性,因而应当是客观、公正的。结论部分是指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调查所得到的交通事故事实作出直接影响当事人权益的认定,交通事故认定结论在证据学上应归属于鉴定结论,该鉴定结论作为民事或刑事案件中的证据使用将深刻影响法官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如果作为证据使用的事故认定结论不能从据以作出结论的事实上加以审查,将无法保证证据的客观性和合法性。因而事故处理行为的两个部分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关系,交警部门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情况下作出认定逃逸人承担全部责任的结论显然是违反侵权行为法下的证据适用规则的。事实上,无论逃逸人的逃逸行为对现场和证据造成了多大程度的破坏,调查交通事故的事实、作出事故责任认定都是交警部门作为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在无法收集足够的证据以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时却将无法履行职责的后果全部归责于逃逸当事人亦是不合法、不公正的。

Q5: 交通事故对方逃逸不接电话怎么办?

要是损失不大,你自己又不能确定肇事者......就认哑巴亏吧,呵呵。起诉要垫钱花精力,天朝几乎所有交警都瞅准你这点了,呵呵。

追问:

今年3月我去交警队,警官告诉我对方电话不接,寄的信件也退回,现在已经把对方车辆在系统中锁定(案件不处理就不能年检),他的年检是在11月,我的案件到期是明年1月,希望这能奏效。本来以为警察会不作为,现在看来他们还是有行动的,我愿意给警察和法律一些信心

wWW.j.IzHuBa.Com

Q6: 机动车交通事故对方逃逸交警怎么判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Q7: 交通事故对方车在人走了属于肇事逃逸吗

当然是,这类人基本上酒驾居多,岂不知这样处罚更厉害

追问:

打完电话就走了把车拖走也没露面
问了下交警队朋友说 不好定性为逃逸

追答:

他有合理的离开事故现场理由吗?没有的话,显然是逃逸。
另外如果只是车辆刮擦事故,也谈不到逃逸的问题,只是在事故责任认定的时候会加大一下责任而已。望采纳

小提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交通事故对方逃逸 推荐文章:
推荐不满意?点这里  ››  

交通事故对方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