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怎么改变

2017-09-26 23:39:19 jazdbmin1639整理 性格怎么改变 性格怎么改变

内向的性格怎么改变

Q1: 怎么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否性格是与生俱来、终生不变的呢?其实不然。
在了解性格之前有必要了解人格。人格在心理学上有时叫个性,是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因此人格就表现在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行为能力、情绪反应、人际关系、态度、信仰、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一般地讲,人的形成与生物遗传因素有关,但是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所以也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格包括两部分:即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从好的方面讲,人对现实的态度包括热爱生活、对荣誉的追求、对友谊和爱情的忠诚、对他人的礼让关怀和帮助、对邪恶的仇恨等等;人对现实的行为方式比如举止端庄、态度温和、情感豪放、谈吐幽默等。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结合就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性格。在性格这个问题上,恩格斯曾说,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怎么做。做什么说明一个人在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反映了人对现实的态度,怎么做说明人是怎么追求的,反映了人对现实的行为方式。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而气质就好像是给人格打上了一种色彩、一个标记。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同样是热爱劳动的人,可是气质不同的人表现就不同:有的人表现为动作迅速,但粗糙一些,这可能是胆汁质的人;有的人很细致,便动作缓慢,可能是粘液质的人。气质和性格就这样构成了人格。
性格可以雕塑
有人谈到性格就说它与遗传因素有关系,说生就的脾气,长就的命,改不了了,其实不尽然。英国有个心理学家叫爱森科,他在人格理论方面主张人格纬度,纬度的一个极端是外向,另一个极端是内向,所以在纬度之间就有许多等次。他认为极端内向和极端外向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是综合性的,或者偏内向些,或者偏外向些。爱森科的人格纬度理论的产生对心理学界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认为人格是可以在纬度上移动的。
近年来,日本学者长谷川洋三则认为,通过行为可改变性格。这就给我们的心理治疗和儿童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我们要培养人们尤其是儿童良好的行为,以此帮助他们改变性格上的弱点;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性格,孩子幼小时是培养良好性格的黄金时期。
性格是童年期慢慢塑造出来的,心理学家做过“情感剥夺实验”:把一同生下的小猴子分成两组,一组放在铁笼子里,用奶喂养,什么也没有;另一组给它们用长毛绒做了个假妈妈,吃完奶它们可以在假妈妈身上玩。实验结果表明:小猴子慢慢长大后,没有假妈妈的这一组胆子比较小,反应暴躁,不合群,与人不好接近;有假妈妈的这一组正好相反,不胆小,合群,与人容易接近。这说明在婴幼时期特别是儿童时期剥夺了母爱就会使他们的性格扭曲,造成不好的行为和个性的表现。情感剥夺实验说明在婴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心理环境的抚育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是很重要的。
其次,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员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比如,一位母亲是强迫症患者,她有一对双胞胎,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来,总是马上就给他们洗脸,洗脚,都洗完,放在床上,不许下地,不让他们和邻居小孩子接触。她有洁癖,怕脏。强迫症是在完美性人格的基础上产生的,完美性人格在医学心理学中就是强迫性人格。这种人格的缺陷表现在爱思考、多疑、办事很守规矩,平常担心的时候多,放心的时候少,总有一种不安全感,办事求完美。所以这种性格如果再受到一些心理刺激,就很容易诱发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如果从小用这种方式培养孩子很可能导致孩子将来也成为强迫症患者。
性格定型后也非一成不变
60年代后有一种理论――“预限理论”,认为刺激超过了预限的值以后就可以使人的性格发生变化。孩子先天的个性、素质只是奠定了基础,孩子以后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和以后的生活经历也有关系。比如,一个孩子很胆小,不愿与人交往,后来的工作环境是在军队里,这是个集体,需要他与人交往,需要参加许多集体活动,甚至残酷的斗争,这样的环境就会使他变得坚强、开朗、豁达。又如一个很开朗的人,很爱笑的人,到了一个严密封锁的环境中,不许他和别人相处,最后,他也可能变成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所以环境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同样也影响着性格的形成。生活、环境、时间都是改变性格的最好的雕塑师。
每个人都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自己要不断反省,不断完善,应该有追求良好性格目标的努力。良好的人格有几个特点:一是应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二是在日常生活中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劳动,能够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广阔的胸怀,不以自我为中心;三是富有同情心,能经常想到别人,不一时冲动感情用事;四是遇事能客观冷静地分析,正确理智地进行处理和判断,不固执己见,不主观;五是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没有依赖性,勇于克服困难,善于解决矛盾。当然,这些是很完善的性格特征,我们应该把它作为我们一生中追求和完善的一个目标去努力,这样就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康起来,还能使自己充满魅力,有利于将不利的情况变为有利。健康的人格是人生成功之路的垫脚石,可以说,如果你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你就获得了一生事业成功的财富。
具备上述几点完善性格的人可能外向型的人多一点。不过,内向型的人也不必气馁,因为性格可以锻炼,您不妨从打招呼开始,见面点点头,问个好,日久天长以后人们也会觉得某某变了,她和人说话了,这样受到鼓励以后,她可能也增强了人际交往的信心和能力。不必把自己性格内向或外向作为一个包袱,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有所长也有所短,只要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短处,你就可能拥有成功的人生。
不同的性格可闪耀不同的光芒
性格和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智慧的高低和事业的成就。不同性格气质的人都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比如俄国的普希金,据心理学家分析,他是一个胆汁型特征的人,克雷洛夫具有粘液质特征,果戈里具有抑郁型特征,他们都成为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在文学领域里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于气质,希布格拉里很早有一个古典分法,即将其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这种分法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延用。
希布格拉里的学说与后来的巴甫洛夫高级神经学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胆汁质相当于巴甫洛夫的兴奋型,多血质相当于活泼型,粘液质相当于安静型,抑郁质相当于懦弱型。胆汁质表现为精力旺盛,态度直率,易激动,有时暴躁。这类人是由于神经活动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因此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平衡。其工作特点是带有周期性,能够以极大的热情去工作,克服困难,但一旦失去信心,有时会灰心丧气。巴甫洛夫说,如果这种类型的人没有这种平衡,只要他迷恋上一种事情,便会将自己的精力和资财挥霍无度,以致最后竭尽所能,消耗过度,直到真正感到忍无可忍之前才会善罢干休。多血质的人有很高的灵活性,善于交际,很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在集体生活中容易处事,朝气蓬勃。巴甫洛夫说,多血质类的代表热忱,多是具有显著工作效率的活动家,但是他们持久兴备只停留在感兴趣的事上,如果对这个事业没有兴趣,他们就会感到无聊,在与兴趣不符合的时候,很难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多血质的人往往智慧敏锐,对新事物敏感,能从事多样化、多变的工作,他们的成绩也是显著的。粘液质的人最适合从事有条理、持久性的工作,其缺点是不够灵活,有明显的惰性。由于不够灵活,故在集中注意力或转移注意力到别的事情的时候就需要时间。惰性使他们的创造性差,比较守旧。巴甫洛夫说,这种人是安祥的,是平衡的、坚定的、顽强的实际工作者。由于其神经过程的稳定性和一定的惰性,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埋头苦干,不为无关的事情分心。优点是细心、谨慎、感受能力强,在友好团结的集体中能和人融洽相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是不同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某个领域里的好的活动家。
性格不同的人一直是文学家描述的对象。文学家抓住了最生动、最本质、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来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比如《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和泼辣的王熙凤;《水浒》中有勇无谋的鲁达;巴金的《家》中犹柔寡断的大少爷……这些个性各异的人物因其性格的特异性在文学作品中闪耀着各自的光芒,散发着不同的魅力。

Q2: 怎样改变内向的性格

首先你要接受、认可你的这种性格,并且要知道内向性格不是不好的性格,内向性格不等于不善于交际。无论是内向性格的人还是外向型的人的都有其性格的优势和劣势。其次学会善于发挥自己性格中的优势,善于降低性格中的不足。看看下面的叙述吧,它能给你一些提示:
内向性格=不良性格,这是许多人的看法,似乎已成了“定论”。
确实,内向者不善言谈与交际,常常处于一种孤独寂寞的状态之中。但是人的社会属性又使其希望被他人接纳、肯定、尊重、赞赏,渴望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融。因此,内向的人表面看上去很拘谨、很闭锁,其心理愿望却很开放。于是内向者常处于一种矛盾的痛苦之中。
许多介绍心理调节和社交技巧的书,谈了不少内向者如何克服内向的方法。这些书尽管具体内容上有所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既都是否定内向性格,都要克服内向性格。
其实,就内向性格本身而言,它应算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当属中性之列,不应戴以“可恨”、“不良”的桂冠。然而不少内向性格者都十分讨厌他们的内向性格,讨厌自己孤僻不合群,当众不敢表现,胆小怕事,好像自己一切的麻烦都要缘于内向的性格。殊不知,内向性格只是一个表象,在其背后掩盖的实质是他们缺乏自信,没有勇气,不善沟通与交流,脸皮太薄等等问题,而内向性格只是这些问题的外化形式,其核心是自卑。所以只有因缺乏自信而导致的内向性格者,才会对自己的内向性格持否定态度。换句话说,他们对自己内向性格的否定,实质上是对自我本身的否定。
正是由于搞不清上述因果关系,许多具有自我否定感的内向性格者,把自己的问题全部归咎于内向性格,并试图与此来死死较劲。他们硬逼自己在大众场合频频表现自己,硬着头皮与各类人交往,让自己表现得特别能侃会说。然而这一切实际上还是贯彻着与以前相同的、自我否定的“路线”,你想这会有什么好的成效吗?
有个小伙子,性格内向。为怕别人认为他内向而看不起他,所以就故意显得很外向。别人一起说什么时,很多话题其实他一点儿也不懂,但他却装得十分在行的样子,与别人大侃特侃。然而这样做的结果,除了让他感到特别累且仍没有融合于群体之中以外,并没有让他感到有任何收获感、自豪感。
可见,内向者的问题许多时候恰恰就来自于他们对内向和自我的否定,这使他们越想克服内向反而就更加内向更加自卑,其原因乃在于他们犯了“路线方向”的错误。
相反,如果内向者能首先接纳自己的性格,明确自己的人生优势,在平稳踏实的心态下积极努力,找准自己的人生成才方向,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实力,充实丰富自己的生活,那么你将渐渐地不再在意自己内向与否,因为你已对自己有了真正的自信,包括对自己的性格。那时你会自然亲切地与人交往,潇洒自如地表现自我,何必还要对“内向”一事耿耿于怀呢?
思路一转换,内向者便可发现许多内向的优点,比如内向者可以更冷静地观察与思考,善于体察他人的心事,没有太多的应酬反而使自己更有时间学习,较少受流行观念的影响而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朋友不太多但较为牢固,等等。
乌龟虽慢,但它能比兔子更多地讲一些道路上的情况。而许多看似缺点的东西,如果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场合来审视,往往能成为优点。在听诊器发明以前,医生要听诊内脏的声音,必须把耳朵贴到患者的胸部。法国一位年轻男医生拉埃里克,因生性腼腆,性格内向,特别不好意思把脸埋于女患者的胸部听诊,遂自己发明了用竹筒子来听诊,后经不断改进,才成为今天广泛使用的听诊器。
所以,内向性格并不能阻碍我们成功――假若我们不认为它是一种阻碍的话。事实上,许多成功者,许多名人,他们正是性格内向者,但他们绝不是自我否定的内向者。
当然,对于许多内向者身上的性格弱点,特别是缺乏勇气这一点,应是必须加以克服的,但克服的前提仍是悦纳自己。惟有此,你对你的行动和努力才能有信心、有耐心。在这样的心态下,你去交往,你去表现,才会有意义和有效果。
有个做护士的女孩性格内向,她一直对此深恶痛绝。每当亲朋好友提及她的内向时,她都觉得是一种羞耻。因此她总想把自己的内向性格克服了,比如在生人面前大胆地说话,在同事面前口若悬河地大侃一番。然而这番努力却总没见成效,她依然十分地内向。后来,她听了我给她讲的道理,才领悟到自己问题的实际上并不在于内向,而在于不能悦纳自我。
明白了这一点后,她对自己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她对自己说:“我这个人真诚实在,朋友虽然少,但她们都是我最知心的。我性格虽然比较内向,但从不揭别人的伤疤,不去损伤别人的自尊心,想象力丰富,感情细腻,极富同情心……”如此一“挖掘”,她自己忽然意识到自己还有这么多优点。
悦纳自我后,这个女孩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她不再在意自己的性格是否内向,与人交谈与交往越来越大方自如。后来有一次她与他人在谈论自己的性格时,非常自豪地说:“我就属于内向的性格,但我并不觉得内向有什么不好。”别人听后惊讶地说:“你是内向的人吗?我们怎么没看出来?”
对此这个女孩感叹道:“好奇怪,承认接受自己内向了,别人却不认为你内向了。”

WwW.JizhUBa.c.oM

Q3: 怎样改变性格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否性格是与生俱来、终生不变的呢?其实不然。在了解性格之前有必要了解人格。人格在心理学上有时叫个性,是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因此人格就表现在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行为能力、情绪反应、人际关系、态度、信仰、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一般地讲,人的形成与生物遗传因素有关,但是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所以也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格包括两部分:即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从好的方面讲,人对现实的态度包括热爱生活、对荣誉的追求、对友谊和爱情的忠诚、对他人的礼让关怀和帮助、对邪恶的仇恨等等;人对现实的行为方式比如举止端庄、态度温和、情感豪放、谈吐幽默等。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结合就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性格。在性格这个问题上,恩格斯曾说,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怎么做。做什么说明一个人在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反映了人对现实的态度,怎么做说明人是怎么追求的,反映了人对现实的行为方式。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而气质就好像是给人格打上了一种色彩、一个标记。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同样是热爱劳动的人,可是气质不同的人表现就不同:有的人表现为动作迅速,但粗糙一些,这可能是胆汁质的人;有的人很细致,便动作缓慢,可能是粘液质的人。气质和性格就这样构成了人格。性格可以雕塑有人谈到性格就说它与遗传因素有关系,说生就的脾气,长就的命,改不了了,其实不尽然。英国有个心理学家叫爱森科,他在人格理论方面主张人格纬度,纬度的一个极端是外向,另一个极端是内向,所以在纬度之间就有许多等次。他认为极端内向和极端外向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是综合性的,或者偏内向些,或者偏外向些。爱森科的人格纬度理论的产生对心理学界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认为人格是可以在纬度上移动的。近年来,日本学者长谷川洋三则认为,通过行为可改变性格。这就给我们的心理治疗和儿童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我们要培养人们尤其是儿童良好的行为,以此帮助他们改变性格上的弱点;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性格,孩子幼小时是培养良好性格的黄金时期。性格是童年期慢慢塑造出来的,心理学家做过“情感剥夺实验”:把一同生下的小猴子分成两组,一组放在铁笼子里,用奶喂养,什么也没有;另一组给它们用长毛绒做了个假妈妈,吃完奶它们可以在假妈妈身上玩。实验结果表明:小猴子慢慢长大后,没有假妈妈的这一组胆子比较小,反应暴躁,不合群,与人不好接近;有假妈妈的这一组正好相反,不胆小,合群,与人容易接近。这说明在婴幼时期特别是儿童时期剥夺了母爱就会使他们的性格扭曲,造成不好的行为和个性的表现。情感剥夺实验说明在婴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心理环境的抚育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是很重要的。其次,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员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比如,一位母亲是强迫症患者,她有一对双胞胎,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来,总是马上就给他们洗脸,洗脚,都洗完,放在床上,不许下地,不让他们和邻居小孩子接触。她有洁癖,怕脏。强迫症是在完美性人格的基础上产生的,完美性人格在医学心理学中就是强迫性人格。这种人格的缺陷表现在爱思考、多疑、办事很守规矩,平常担心的时候多,放心的时候少,总有一种不安全感,办事求完美。所以这种性格如果再受到一些心理刺激,就很容易诱发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如果从小用这种方式培养孩子很可能导致孩子将来也成为强迫症患者。性格定型后也非一成不变60年代后有一种理论――“预限理论”,认为刺激超过了预限的值以后就可以使人的性格发生变化。孩子先天的个性、素质只是奠定了基础,孩子以后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和以后的生活经历也有关系。比如,一个孩子很胆小,不愿与人交往,后来的工作环境是在军队里,这是个集体,需要他与人交往,需要参加许多集体活动,甚至残酷的斗争,这样的环境就会使他变得坚强、开朗、豁达。又如一个很开朗的人,很爱笑的人,到了一个严密封锁的环境中,不许他和别人相处,最后,他也可能变成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所以环境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同样也影响着性格的形成。生活、环境、时间都是改变性格的最好的雕塑师。每个人都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自己要不断反省,不断完善,应该有追求良好性格目标的努力。良好的人格有几个特点:一是应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二是在日常生活中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劳动,能够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广阔的胸怀,不以自我为中心;三是富有同情心,能经常想到别人,不一时冲动感情用事;四是遇事能客观冷静地分析,正确理智地进行处理和判断,不固执己见,不主观;五是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没有依赖性,勇于克服困难,善于解决矛盾。当然,这些是很完善的性格特征,我们应该把它作为我们一生中追求和完善的一个目标去努力,这样就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康起来,还能使自己充满魅力,有利于将不利的情况变为有利。健康的人格是人生成功之路的垫脚石,可以说,如果你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你就获得了一生事业成功的财富。具备上述几点完善性格的人可能外向型的人多一点。不过,内向型的人也不必气馁,因为性格可以锻炼,您不妨从打招呼开始,见面点点头,问个好,日久天长以后人们也会觉得某某变了,她和人说话了,这样受到鼓励以后,她可能也增强了人际交往的信心和能力。不必把自己性格内向或外向作为一个包袱,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有所长也有所短,只要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短处,你就可能拥有成功的人生。不同的性格可闪耀不同的光芒性格和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智慧的高低和事业的成就。不同性格气质的人都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比如俄国的普希金,据心理学家分析,他是一个胆汁型特征的人,克雷洛夫具有粘液质特征,果戈里具有抑郁型特征,他们都成为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在文学领域里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于气质,希布格拉里很早有一个古典分法,即将其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这种分法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延用。希布格拉里的学说与后来的巴甫洛夫高级神经学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胆汁质相当于巴甫洛夫的兴奋型,多血质相当于活泼型,粘液质相当于安静型,抑郁质相当于懦弱型。胆汁质表现为精力旺盛,态度直率,易激动,有时暴躁。这类人是由于神经活动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因此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平衡。其工作特点是带有周期性,能够以极大的热情去工作,克服困难,但一旦失去信心,有时会灰心丧气。巴甫洛夫说,如果这种类型的人没有这种平衡,只要他迷恋上一种事情,便会将自己的精力和资财挥霍无度,以致最后竭尽所能,消耗过度,直到真正感到忍无可忍之前才会善罢干休。多血质的人有很高的灵活性,善于交际,很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在集体生活中容易处事,朝气蓬勃。巴甫洛夫说,多血质类的代表热忱,多是具有显著工作效率的活动家,但是他们持久兴备只停留在感兴趣的事上,如果对这个事业没有兴趣,他们就会感到无聊,在与兴趣不符合的时候,很难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多血质的人往往智慧敏锐,对新事物敏感,能从事多样化、多变的工作,他们的成绩也是显著的。粘液质的人最适合从事有条理、持久性的工作,其缺点是不够灵活,有明显的惰性。由于不够灵活,故在集中注意力或转移注意力到别的事情的时候就需要时间。惰性使他们的创造性差,比较守旧。巴甫洛夫说,这种人是安祥的,是平衡的、坚定的、顽强的实际工作者。由于其神经过程的稳定性和一定的惰性,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埋头苦干,不为无关的事情分心。优点是细心、谨慎、感受能力强,在友好团结的集体中能和人融洽相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是不同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某个领域里的好的活动家。性格不同的人一直是文学家描述的对象。文学家抓住了最生动、最本质、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来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比如《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和泼辣的王熙凤;《水浒》中有勇无谋的鲁达;巴金的《家》中犹柔寡断的大少爷……这些个性各异的人物因其性格的特异性在文学作品中闪耀着各自的光芒,散发着不同的魅力。

Q4: 如何改变性格?

心理素质的培养
1 、怎样才能克服好发脾气的毛病?
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人之所以爱发脾气,也有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的原因。就先天原因来说,美国科学家近年来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人体内微量化学物质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含量,对人的脾气有很大的影响。就后天原因而言,这主要是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生理学家发现,随着发怒次数的减少,其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也会大大下降。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克服爱发脾气的毛病呢?
( 1 )开阔胸怀。爱发脾气者通常都是气量狭小者。俗话说:“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马虎”。不必过多地计较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我们有些爱发脾气的同学,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博大的胸怀。
( 2 )认清危害。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格要互相尊重。区区小事就大发雷霆,这是侮辱他人人格的行为。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相反还会遭到众人的轻视。
( 3 )学会容人。爱发脾气的人,还应培养自己的“雅量”,即容人之量。
( 4 )铲除虚荣。爱发脾气的人,还要注意克服和铲除虚荣心。
( 5 )学会自制。暴躁脾气的克制,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自制的方法很多。一种是一旦感到自己要发脾气时,即进行自我暗示。另一种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达到自制。
2 、怎样克服疑心重的性格缺陷?
猜疑心重并不是罕见的性格缺陷。为了能消除猜疑心理,首先要了解猜疑心理是怎么产生的。有猜疑心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假定某一看法,然后把许多毫无联系的现象都通过所谓的“合理想象”拉扯在一起,来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性。为了能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甚至能无中生有制造一些现象。真是猜猜疑疑,疑疑猜猜,越猜越疑,越疑越猜。明白了这一道理后,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克服自己的猜疑心理:
保持头脑冷静。
注意调查研究。
及时开诚布公。
坚持待人以宽。
3 、怎样克服犹豫不决的毛病?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反反复复,犹犹豫豫,总拿不定主意的现象,是意志薄弱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障碍。(2)情绪刺激。(3)性格特征。(4)缺乏训练。(5)训练过度。
要克服这种性格缺陷,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实知识经验。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的决策水平与其所具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的相关。(2)加强思维训练。对事情的深思熟虑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当机立断的心理前提。(3)摆脱依赖心理。为了克服遇事犹豫不决的毛病,还必须摆脱遇事问别人,等别人拿主意的依赖心理。(4)学会遇事冷静。为了克服遇事犹豫不决的毛病,必须学会遇事冷静。(5)注意当断则断。
4、怎样改变怯弱性格
心理学家认为,所谓怯弱性格,其基本特征是: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甚至逆来顺受,无反抗精神;害怕困难,在困难面前表现出胆怯和惊慌失措,祈求找到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躲避起来;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等。专家认为,为了使自己能坚强起来,怯弱性格的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气势激励。对怯弱者来说,用自我打气、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等方法来培养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非常重要。
(2)信心鼓舞。怯弱性格者常是精神优势丧失的结果。因此,克服它还需用信心来鼓舞自己。
(3)采取行动。克服怯弱性格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行动。
(4)不怕失败。考察许多人怯弱的原因,无非就是害怕失败。但越不敢行动就越害怕。一旦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中,你的怯弱就会日益加深。只要你能敢于行动,不怕失败,你就不仅能改变自己的怯弱性格,而且也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5、怎样改变做事莽撞的毛病?
做事莽撞是鲁莽性格的特点之一。研究性格的心理学家指出,鲁莽性格的人,虽然粗旷豪放,不拘小节,有一股大胆泼辣的气势,生龙活虎的朝气和敢作敢为的闯劲,但也有性格急躁、行为莽撞、头脑简单、办事不记后果等缺点。为了使鲁莽性格的人对自己的性格特点能扬长避短,心理学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性格修养。
(1)多动脑筋。性格鲁莽者要努力学会“多思”和“慎行”,在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时,要从多因素、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在头脑里多转几个弯,多问几个为什么,防止把复杂问题看得简单化;在决定问题时,要加强研究和论证,要有足够的把握再行动。(2)抑制冲动。性格鲁莽的人要加强自制力的训练,学会抑制冲动和任性,不要由着性子做事。(3)小事做起。性格鲁莽者在日常生活重要注意从小事做起,点滴培养自己行为的谨慎性。(4)谨慎交友。性格鲁莽者要注意谨慎交友,多与性格文静者来往,并刻意模仿他们的一些性格特点,以对自己的鲁莽性格起到矫正作用。此外,在采取行动之前,能与信得过的人多多商量,以征求他们意见,对于防止鲁莽、毛时,也不无益处。
6、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孤僻性格?
(1)主动与人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建立。因此,必须主动增加和旁人交往的动机和愿望,对别人感兴趣,并真正愿意与人交往,人家才愿意与你交往。(2)多多参加活动。多多参加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娱乐、社交活动,可以使我们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活跃我们的情绪,是我们变得愉快起来。而随着活跃和愉快程度的提高,孤僻状态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3)深交几个朋友。人们的心灵原是相通的,完全可以相处得水乳相融。一旦你打开了闭锁的心灵,在感情上与朋友融为一体时,孤僻感就会在这种深厚友谊的暖流中融化了。(4)主动关心别人。要体贴别人,善于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给予帮助,对于同学、朋友要经常给予注意和关心。
7 、怎样才能克服做事虎头蛇尾的缺点?
做事虎头蛇尾的毛病,是缺乏毅力的表现。怎样才能去掉这种毛病呢?专家建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 )确立远大的志向。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崇高的目的,没有美好的希望和追求,他的行动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稍遇困难就会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反之,如果有志向,有抱负,有追求,认识到自己行动的真正意义和最终目的,他就会激发出坚韧的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2 )培养乐观态度。生活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困难,能否克服困难,把工作进行到底,也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要想克服自己做事虎头蛇尾的毛病,必须注意培养自己乐观的态度。( 3 )注意由易到难。对于毅力不很强的人来说,在确定自己某一阶段的奋斗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口时,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和由易到难的原则,切不可图“一锹挖口井,一口吞个饼”。( 4 )兴趣激发毅力。一个人倘若对某项工作、某种事情、某门科学发生了“其乐无穷”的兴趣,则毅力当然如影随形、联翩而至了。( 5 )要从小事做起。克服困难的过程,即培养自己毅力的过程。毅力不很强的人,往往能克服小困难而不能克服大困难,但是,积克服小困难之胜利就能逐步培养起人的克服大困难的大毅力。从自己最忽略的也最容易暴露自己意志弱点的小事做起,如果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从不马虎,坚持不懈,久之,就能逐步培养起顽强的毅力,做事“虎头蛇尾”也就可以变为“虎头虎尾”了。

Q5: 怎么让自己彻底改变性格???

年龄和潜力是性格改变的资本性格难改变,但不是不能改变。经过艰苦努力,还是可以发生积极变化的。性格的改变受以下因素制约:首先,是年龄制约。性格的可塑性,与年龄成反比例。年纪越大,越难改变。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性格改变的年龄上限,大概在42-47岁。但是,这不是绝对的,极个别人在70余岁的时候,还可以做出一些性格调整。性格改变的第二个制约因素是,最初的性格是否具备改变的潜力。衡量性格改变潜力的指标,有以下三方面:一、对于自己的性格缺陷,是否有批判和排斥力 ――即是否“自我失谐”;二、对于改变自己的性格,是否具有足够的精神能量――即是否拥有足够的“力必多”;三、对于性格改变的承受力――即是否具备一定强度的自我功能。生活和时间是性格的最佳雕塑师在年龄适宜、具备一定的改变潜力的情况下,性格的改变自然会发生。性格发生改变的核心机制,就是“在寻求改变的内在驱动力之下,通过环境刺激、或者生活经历塑造人格。换句话说,性格的改变,是生活经历塑造出来的,生活和时间,是性格的雕塑师。这还可以分为自然经历、心理治疗经历、宗教体验等几方面。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自然生活经历与体验。最好的老师,就是生活经历。生活经历,还可以被分为日常体验和超常体验。所谓超常体验,就是强度超常的、接近人的忍受极限的体验,比如频死感或死亡体验、极度冷热、孤独、饥饿、危险体验等等。有一少部分人,就是在极度超常的生活体验的刺激下,改变了人格、改变了生活态度、改变了人生观。日常体验,就是普通人每天的自然体验。日常生活的体验,对于性格的塑造效果,必须天长日久,才能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人的性格的变化,就是一个经历和时间的函数。心理治疗经历和宗教体验,只是人的性格改变的小插曲,是性格改变的催化剂。在理论上,一个科学的心理治疗,应该能够促进人的性格的改变。但是,无论心理治疗还是宗教体验,都不是人的性格能否改变的关键。最关键的,是人本身的改变潜力、改变欲望和改变能力。“彻底改变人格”――徒劳无益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了性格改变的限度、性格改变的途径。现在,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所谓的“改变性格”,是要改变什么。也许有人会说,“我想把我的性格全部改变”,“我想洗脑”。其实,世界上没有最好或最坏的性格,每种人格,都有其独特的适应性。没有任何一种人格需要被彻底改变。我们想要改变的,只是矛盾、不适应、于己于人不利的那部分人格特征。我们不是要重建人格,我们是要修改、重新搭配和组合人格。只要一个人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足以证明,他人格中的大部分,是健康和适应的。“彻底改变人格”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改变性格的三大要点改变的要点有三,首先是,在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暂时接受自己的性格缺陷。自责和自卑不会给自己带来丝毫益处。况且,性格缺陷不是自己的错,它是父母亲的杰作,我们只是命运的承受者和改变着。完全接受了自己之后,就是冷静的分析自己性格的所长所短,尽可能扬长避短。第三点就是学会等待和寻找机会,所谓等待,就是充分意识到,“改变是一个时间函数”,有时侯,听其自然,就是最佳的改变方式。所谓机会包括超常的生活经历、心理治疗、等外界的帮助。机会总是出现在准备好了的人面前。生活中没有绝对好的人格,也没有绝对的希望。无论喜欢与否,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每种性格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也伴随着与性格相应的希望和可能。我们无法选择父母赋予我们什么样的性格,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有限的人格限度内,寻找适合自己人格的希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Q6: 怎样改变自己的性格

性格,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秉性,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总体反映。它的形成与完善,受着社会大环境和周围小环境的制约。良好的性格可以为人凭添魅力和风采。青年时期是塑造和优化性格的关键时期,可根据以下5个原则着手进行塑造和锻炼。
1.循序渐进原则。莎士比亚说:“金字塔是用一块块石头堆砌而成的。”优良性格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同样,不良性格的克服也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性格是一种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这种稳定性特点决定了性格的形成和转化只能是一个缓慢的渐进过程。一个一向心急火燎、办事急躁、快手快脚的人,要他一下子变得稳重镇定、泰然自如,那是很困难的。同样,一个心胸狭窄、性格暴躁的人,要他马上变得雍容大度、豁达宽容,也是办不到的。因此,无论是克服不良性格也好,还是塑造优良性格也好,都必须坚持循序渐进、从大处着眼小处做起的原则。
2.渐变转化原则。人的情绪是性格的特征指标之一,它对性格的形成和转化具有诱导感染作用。比如,一个性格暴躁、个性很强的人,可以通过努力培养安定平静、从容不迫的情绪,使自己经常保持心平气和的心境,以促进暴躁性格的渐变转化。一个人如果能经常地消除烦恼、愤怒、急躁等不良情绪,对克服急躁易怒的不良性格肯定是有好处的。积极性的情绪鼓励愈经常愈持久,对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培养也就愈有利。
3.以新代旧原则。一种不良性格形成后,要改变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办法之一就是从改变习惯入手,用新的习惯来克服和改变原有的性格弱点。习惯是性格形成的基础,一个人性格中的很大一部分,实际上就是一种已经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有什么样的性格,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习惯,反之亦然。因此,培养新的良好习惯去取代旧的不良习惯,对于克服和改变原有的性格弱点是很有帮助的。比如,你向来好胜逞强,办任何事情都不甘示弱,因此而经常使自己惴惴不安、精神紧张。为此,你就要放弃做一个“强人”、“超人“的企图,中止以眼前胜败来衡量成绩的习惯,而培养起从大处着眼、从长处看问题的习惯。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以新的良好习惯去取代旧的不良习惯,那么优良的性格就能逐步形成并巩固下来。
4.积累性原则。一个人的性格,一般都可以表现为临时性和稳定性两种不同状态。稳定性状态始终存在于个人的性格特征之中,而临时性状态仅存在于某一特定的环境和过程之中,一旦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它便不复存在。比如勇敢,在有些人身上即表现为一种稳定性性格,不论什么情况,他都是勇敢的;而在有些人身上则仅为一种临时性状态,即他只是在某地某时某事上才表现出勇敢。当然,临时性状态是不巩固的,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它就会消失。但这并不是说,临时性状态和稳定性状态是互不相容,不能转化的。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把临时性状态作为培养良好性格的起点,并使这种状态始终保持下来,积累起来,使之逐步成为稳定性状态,那么,就能达到优化性格的目的。
5.自我修养原则。性格优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人自我修养水平不断提高和强化的过程。两者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为此,你必须要以坚强的意志,进行持久不懈的自我修养。要学会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要善于抑制旧习,克服不良欲望。

小提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性格怎么改变 推荐文章:
推荐不满意?点这里  ››  

性格怎么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