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对待死亡

2017-08-20 21:40:22 jazdbmin1639整理 三个正确对待 三个正确对待

正确对待死亡 书籍

Q1: 如何正确对待死亡

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哲学的,这样思考的人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里已经不多了。因为太沉迷于醉生梦死,没工夫思考这个问题。
孔子面对学生提出的同样的问题时说:“不知生,焉知死?”那意思是要问什么是死,你知道生是什么吗?孔子虽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他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把问题的思考又交给了学生。这不是不负责任,因为生与死是对立的,客观的说,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天就意味着我们要死去,无非是中间过程的长短而已。所以,当你能说出生是什么时,你就知道死是什么了。
简单来讲,死是人类思考的终极命题。按照人类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人死就是生命的结束。与任何世上的造物一样,停止呼吸,慢慢腐烂,与那片生育他土地合为一体。魏晋时代有这样一首民谣:“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余人或以悲,他人或以歌。”翻译过来就是,死这件事没什么可说的,无非是把身体托付给大山而已。我的亲戚们或许还在悲伤,别的人或许已经开始唱歌了。所以,不论你害怕还是欣喜,死只是一个终点而已。当然,也有欢喜于终点的到来的,大侧大悟之人面对这一刻犹如跑百米的冲刺而已。弘一法师,也就是那个“长亭外,古道边”的作者,在自己告别人世之时,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字。悲为何?欣为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按照唯心主义的观点,人的躯体是可以死亡的,但灵魂是不死的。这种信仰在人类的早期是很流行的。埃及的法老想尽办法保存自己的尸身就是为了来世的灵魂可以有所附着。这个与中国“八仙”故事里的“铁拐李”相似。中国古老的敬天地鬼神与祖宗都是这种思想的遗存。
中国人的实用主义让中国人很少接受死是成为虚无的事实,所以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里,体现着用生儿育女的办法选择另外一种回避。法国人萨特终生不要孩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不需要孩子让我继续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我的书和我的思想就是我的孩子。中国人没这么彻底,宁愿相信有鬼神。其实,这是一种思想的寄托。用另外一个观点来看,相信鬼就是相信爱!
所以,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死的无知。
真的想透了,你就知道你生命里的每一分每一秒是多么的美好!
人生就像赶车,总有要下车的时候。圣经里说:“你来于尘土,必归于尘土。”在来与归之间,在呼与吸之间,从容淡定,无可羁绊方是人生至境啊!Www.jiZHUb∴A.COm

Q2: 【如何正确对待死亡】

三界六道芸芸众生,生死轮回循环不已,无非是众生自心所造,自心所现。死亡是早晚都要面临的事实,我们要做到有恃无恐,有些什么办法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了解无常。无常是靠不住的,一个人无论权势多大,多么出名,最后都要离开世间。但是一般人容易陷入四颠倒当中。一是常颠倒,认为世间有常,有永恒的事物,这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比方说爱情是永恒的,作家、艺术家拼命地想创作出永恒的作品,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二是乐颠倒,佛法讲人生是苦,但曾有一位艺术家要创造一个乐教,让人生只有快乐,没有痛苦,这也是一种颠倒。人生虽然有快乐,但是世间所有的快乐都是痛苦的根源,五欲的快乐是无常的。三是我颠倒,人身由四大合和而成,并没有一个实在的主体,但凡夫认为有一个主宰,就是“我”,认假做真。我们想一想,从生下来到现在,这个“我”已经发生了多少变化。比方说我们3年前见过一个孩子,3年后可能就认不出来了。四是净颠倒,很多人认为我们的身心是纯净的,认为只要多行善事就可以了,不需要学佛,不需要宗教,这就是一种净颠倒。凡夫认为身心清净,所以对身心生起贪念执着。这四种颠倒也就是对无常的错误认识。 一切事物都有生死。例如眼前的这个杯子,它也有成住坏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这样,凡是有形成的就会有消亡。无常是共相,是普遍的,人人都会遭遇。它无所不在,不只是在外在的世界,而且我们的心念、情感都是无常的。《金刚经》里面讲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它提醒我们事物就像梦幻、泡影、露珠、闪电一样,都是无常的。我们要认识人生的真理,坦然面对死亡,首先就要生起无常的观点。看清无常,死的时候就容易放下;看清无常,生活中就容易突破执着。例如一个很值钱的杯子,不小心打碎了,如果知道无常的道理,就不会过于陷入痛苦的状态。 无常是不是很可怕呢?其实万事万物,包括我们人本身的变化并不可怕,如果没有这个无常,痛苦永远是痛苦,快乐永远是永远,那人生就不公平了。众生因为有贪念,才会害怕,才会有痛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死得安详,那我们首先要学会活得安详,在活着的时候要培育安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死亡的最后一刻,真正做到坦坦然然。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暴力,我们的心总是被愤怒、嗔恨、恐惧所控制,我们就不可能死得安详。 怎样活地安详呢?最好的办法是清净身口意,息灭贪嗔痴,佛法的四谛、十二因缘理论以及禅修等种种修持,都是如实关照人生现实的法门,我们只有把它落实到具体生活中,那么生与死就在我们的心中。 佛陀曾对波斯匿王说:“无常好像一座大山,你所拥有的权势、财富都不能阻挡这座大山从四面八方向你压过来。”所以逃避是徒劳的,而是要一开始就认识到大山会压过来。佛陀谈死与一般人谈死有本质的区别。世间人贪生怕死,态度非常消极,并且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等待,谈不上任何对策。佛法教人正视死亡,对死亡要有正确的了解和对待,要充分认识生死规律,做到有备无患。当年佛陀出家就是因为恐惧生老病死,于是出家学道。印光大师为了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将“死”字贴在自己的房间里。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谁以最大的悲观态度看待自己的将来,谁就把改善人类前途的关键掌握在自己手里了。对于死亡这个迟早要面临的事实,佛陀教导我们,早做准备比起那种一谈到死亡惟恐避之不及的态度,甚至是不敢承认、强作达观要积极得多。面对死亡,我们要冷静地反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把对死亡本能的畏惧转为理性的畏惧,由畏惧激发自己产生一种战胜死亡、超越死亡的决心。 一个人只有正视死亡,才能够真正做到临死的时候不畏惧死亡、甚至超越死亡。马祖临终时,弟子问他:马大师,今日感觉如何?马祖说:日面佛,月面佛。这暗示了生和死不是对立的。如果能看穿生死不二,自然可以超越死亡。明白了道理以后,我们要在生活中转为一种修养,也就是平时要下的功夫。历史上有许多僧人、居士对待死亡能够走得非常的潇洒,也是靠平时的修养,才能在最后有那样的境界。

Q3: 怎样才是正确面对死亡的态度?

或许我该说为什么活着吧 为什么呢?
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社会,为了国家,为了全人类......
当然也为了那份缠绵的爱情。
但最重要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生存价值,为了证明你的存在给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带来了有用的东西。
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存在增加了一抹亮色。
人活着为了太多的东西,要做一个对大家有用的人。
这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
做好人,做好事!
人生如梦却不是梦,虽然有时候让人怎么也琢磨不透,
但是我们仍然要认真的面对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昨天已经过去了,明天虽然离我们很近却无法触摸得到。
只有今天的现在是最真实的,是真正属于我们的,
所以要珍惜现在的点点滴滴.说真的 不管怎么样 不要放弃 一切的不好都会过去的...我听我朋友说过一句话 生容易 活容易 为什么生活不容易 但你要想 谁生活不容易啊 四肢一伸 随便忘哪一躺就会有好日子过? 所以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只是起点不一样 多给自己加油 路是自己 别人只能给你建议却不能替你走 你自己想开了才是真的 好好活着 你的世界不单单只有你自己 没有你他们的生活可能会变的很槽糕活着 最起码可以思考这个问题 要是真的死掉了 这个疑问是不是也会算上一个遗憾 呵呵 开个冷玩笑 说真的 不管怎么样 不要放弃 一切的不好都会过去的... 楼主 加油哈 good luck!!!

wWW.jiZhuBA.。cOm

Q4: 该怎样对待死亡?

因生与死相对应而存在,对死亡的思考自然离不开生的对比。生死本属自然循环,既要重视,又无需太过在意。俗话说:生又何欢,死又何苦。善待生活者,不惧生死;悲观者,死生又有何意义。一般规律,求生是人的本能,就象是上帝早已编好的程序;求死则通常为弱者的放弃心理。若死亦不怕,生又何惧。所以,善待生活,善待自己。www.JizhU※bA.CoM

Q5: 怎么正确看待死亡?

我也是,我常常会想到自己死了以后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我了,等地球毁灭了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我死了以后真的会轮回还是失去了感觉,失去了思想,什么都不知道了。有时候还真的希望这个世界上有鬼魂和轮回,这样我就能永生不死了,哈哈不过想想都是杞人忧天啊,人总是要死的。我们都是凡人。逃避不了的,呵呵。珍惜眼前,努力吧。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有遗憾!

wwW∴.JIzHuba.cOm

小提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三个正确对待 推荐文章:
推荐不满意?点这里  ››  

三个正确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