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价值的论文2000字

2018-08-24 17:45:24 文清姐姐整理 人生价值议论文 人生价值议论文

人生的价值议论文800字

Q1:时代造就人生价值 作文800字


在这个飞快旋转的时代里,有许多人怀揣着梦想飞入,但又留下了泪水飞出,抱怨着时代的苛刻却从未试着心怀感激地回首过去——题记
浓稠的雾霾夹杂着尘埃缭绕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上空,我不知何时认为,耳中回响着人群的喧嚣,消失的是善良的背影,两眼放空着,双目被云雾所遮掩,划破的是纯真的面颊,所谓美丽被拧碎在时代的烈风中。
我的内心充斥着悲愤,像是咆哮的野兽,随时会撕破我的喉咙,我漫无目的的走在空荡的黑夜中,时间滴答流逝,悲喜哀乐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变更着她的容颜,承纳着命运的色彩。
而我,沙粒般,星芒般的存在,悄悄的抱怨着时代的不公。
民主选举的落选,朋友的叛离,东西的遗失,大大小小的挫折无不摧残着我那颗易碎的心。我永远保持着眺望的姿态,寻找天空中那些甜美的梦,渴盼着命运来眷顾我,但事实往往相反。追逐中,搭上那个时代的末班列车,承载着快要盈出来的辛酸,以为过去属于我的都将离我而去,当迷人的景致化为泡影,如墨水般稀释在空明的净水中,站台上的人化作一个又一个点……浑然之间,仿佛空气被抽尽,温度骤降,我像一条搁浅的鱼,挣扎只是徒劳而已。就像那破旧的时代,是黑暗、残酷、无情的代名词,也许,光明、仁慈那时还未出生吧。
但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爱不曾远去,正是时代造就了一个幸运的我。
时代的潮水又将我卷回波涛汹涌的大海,我的觉悟更让我懂得,现在的社会并不是时代的不公,更多的则是在花朵簇拥下的我们早已习惯于蜜一样的生活,习惯于占有,习惯了享受,忘记了感恩。如果你看过黑白电影,那你应该会知道以前生活的困苦,放眼现在,在时代的记忆中,我们是那么独特,那么幸运,我们应该感谢时代造就了我们,没有让我们出生在战争年代,没有让我们出生在饥荒年代,而对于我们来说,任何一种时代的变化,任何社会的矛盾,都是年轻人的机会。
云雾依然缭绕,只是少了烟尘,习惯了那喧嚣,我听见更多的是欢笑声,眼睛变得澄澈,绚丽的霓虹灯映照在一汪眸子之中,而那阵阵柔和的风,它吹来了天边的梦,我追随着时代的梦,心存感激,再一次踏上属于我的旅程。


Q2:以“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

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怎样体现自我人生价值,社会需要我们创造价值,社会首先关注是我们工作品质是否有利于创造价值,每个人身上都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实现的程度和影响力是让人说不清的问题,
成功者的人生价值,表现的也不会是完美的,而成功者也是本着自己朴实的本性而生活着,他们在自己人生舞台上表现出来的是他自己的举止,他们从不自以为是这个世界上的骄子。其实人生价值无需轰轰烈烈的做什么大事,只需要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场所,尽善尽美做出自己的事情,结出丰硕的果。无悔吾心。一个人的躯体终会解散,变成尘埃滚滚、清风缕缕,但他在这个世上的行动造成的影响是不会消失的,他或好或坏的行为必竟开花结果,影响后人。每个人都有肩负着极其重要而且庄严的使命------他的价值继承着过去,开辟着未来。
在这个世界上,平凡的人活得最实在,平常人的一言一行有时能改变一个自认为价值观成功者,不可否认,价值观成功者善于思考、学习、谦虚、进取、创意精神强于一般人,他优秀之处与众不同。
自我的价值如何体现,怎样做才能准确阐明自我的人生价值,是轰轰烈烈做一番业?还是创造出具大的财富?或是实实在在做好本能的事情?不同人的价值观反应出不同结论,不必苦恼、沮丧、悲观、走出自我,能生存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感谢启悟下的自己,珍惜手中的拥有,把握生命,尽所能完善自我价值的实现。
谈起价值,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所经历的过程、一些事、结果、看法、休会各不相同,这是个人的个性所在,共性是都在实践中找到自我,守住一个宝贵的人生信条,并持之以恒下去。人无完人,你就是你自己,做大事做小事必须有真正的自我,好高鹜远、弄虚作假那就失去了自我的价值。
在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能帮助一些人做一些事,在你这里可能是举手之劳,而被帮助的人可能因得到你的帮助而会扭转他的人生命运,此时,你会踏实在你的步骤中,无需要多么的高尚,和获得别的人称美,实实在在尽自己的能力,是最好的证明,你的价值充分体现着你是一个这样的人,一个创造价值的人。
自己也曾经为价值而迷失自己,总觉得在阳光的天气里,让自己的能力发挥的更好,更出色,寻找机会体现自我,挖掘自己的潜力,散发着潜力所带来的光,可是越是这样想,越是失去自我的原来的东西,苦恼接踵而来,工作中失误迭迭,一度的也失去了心里平衡,苦、烦、躁……
其实每个人应量力而行,恰到好处,当行则行,该止则止,价值过分则成谬误,压力责任过一分则会把生命压垮,找也一个临界点告诉自己,实实在在做人,诚实自我的价值,切不要和别人比,自己和自己比,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超负荷运转机器。虽然自己每天做的全是小事,但你做好也是在说明你的价值的体现。
亲身体验价值的存在,才会感到价值应有的作用。外来挑战虽然严酷,但不管你能不能克服,总有过去的时候,现在对你造成威胁的事件,以后未必还会存在,可以从中找到原因,从头再来,一点一点来实现你要实现的目标,内心的自我永远不会消失,相信自己,增添自信,如果做事缺乏自信心,这一生就不会摆脱它的控制,价值也在失败中无所收获。
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自己有自己的特质的地方,而这些特质又是别人无法模仿的,也不一定做得来你能做得了的事。有时,价值的欲望无止境,常常会忘记价值实现时的快乐时光,偶尔想起刻骨铭心价值的失败,会心疼,其实应让欢乐的心情常驻心里,来抵抗外在的干扰,价值在自己身上体现多少,就满足多少,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做起事来才会成功。

Q3:跪求一篇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000字


一、引言
所谓核心价值观,是基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度认知,是从中国发展实际出发,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一种理念范畴,是一种认知观点,受价值观的影响,我们通常会决定做什么事情,采取什么行为,以什么样的理念来处理所遇到的事物。任何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导,而每个人的生活都在受价值观的影响。
二、从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地位来看弘扬背景
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弘扬核心价值观,这是从青少年成长、教育实际特点出发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正确、全面的价值导向,更是一种有深刻影响和导向的价值思维,大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和教育和形成的价值观念对其终生成长、进步都有着重要作用。正如“种瓜得瓜”的瓜豆理论一样,大学生教育会在很短时间内就将自身所学理论转化为具体行为。正是价值观的行为导向作用,让我们必须得重视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1]。
弘扬核心价值观,也是从当前大学生成长所面临的环境出发的。“近朱者赤”理论和“孟母三迁”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周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同环境给人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人的行为往往是受主客观作用共同影响的。对大学生培养而言,更是如此,大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和思维发育并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其他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随着当前社会文化交流融合不断深化,各种各样健康与不健康的文化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如何在价值观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去繁从简,让学生健康成长,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清晰准确地告知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什么是必须遵守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符合人才培养的价值理念。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准确弘扬,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规范,能让学生对自身所处环境和不同价值观念有准确辨析,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个人成长与价值观培养。
弘扬核心价值观,更是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所决定的。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前进动力,决定整个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更是继承人。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决定了未来几十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资逐渐侵蚀大学生的思维观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盛行,同时学生散漫、守旧、懒惰等意志精神更是屡见不鲜,在很多学生看来,爱国与自己无关,而创新改革与自身关系更小。而有关这一系列理论的教学与传播对学生来说,也无关紧要。如果任由这一趋势发展,那么大学生的思维观念、价值导向必然忽略国家的概念,忽略时代创新的存在价值,这将让整个社会发展出现致命性的打击和影响。大学生的成长状况与思维理念,决定了整个社会发展的进度。而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与创新更是对民族未来和国家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思维理念[2]。
三、爱国是根本、创新是要求――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必要性
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创新为基本的时代精神都是当前学生成长、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理念精神。如果学生未能形成爱国精神,那么他就很难融入到整个社会发展、建设中。只有学生具备了爱国精神,他才会知道自己首先是中国人,国家社会发展依靠谁等,这也是学生结合具体实际,进行正确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只有学生具备了创新精神与能力,学生才有可能适应竞争激励的社会环境。具体而言,之所以要培养学生具备两种精神,这是因为:一方面,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内核与典范,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一直以来,我们都十分重视开展爱国教育,通过向学生讲述优秀的爱国故事,结合言传身教,很多学生都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要求和精神内涵,学生也清楚地了解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价值与意义。而爱国主义的前提就是爱社会主义,很多优秀的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利益,放弃了自己在海外的优异生活。因为在科学家的心里,祖国母亲高于一切,祖国才是自己情感的归宿。爱国主义的积极影响,让每一个人的自我价值都得到了有效体现。正是因为爱国主义是根本,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充分重视开展爱国主义。而只有学生养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说明整个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是成功的,才能说明教学是有成效的。另一方面,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决定当前人先进性的重要基础。学生是否符合发展要求,学生的理念是否能与发展进度相匹配,这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核。在纷繁复杂的时代,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可以说是整个时代最重要的特点,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才能将学生培养与时代发展相同步,实际上就需要有针对,有重点的开展教学培养。时代发展的特殊背景,让我们必须将发展创新赋予整个教学活动,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时代精神。以往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发现,学生缺乏关注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使命感和敏感性,学生这一精神的匮乏,实际上就决定了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发展前景则较为黯淡。因此,要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时代精神,通过价值观念的引导,达到教学目的。创新发展的时代精神是开展学生培养的必然要求。
四、弘扬核心价值观――学生爱国精神、时代精神形成的作用与价值
(一)学生爱国精神缺失,时代精神不足需要有体系化的价值观念教学与传播
正如很多人所说,当今“90后”大学生多是享乐的一代,只知道享受,不懂得观察社会,更不知道怎么去关心社会问题。事实上,在某些方面,一部分学生确实存在这一现象,但随着社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今各国文化、意识形态交流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惯例。欧美文化、日韩文化等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和手段被广泛传播于我国,由于外国文化较强的包装性,以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截然相反的特点,因此,其一经传播,就很容易使得学生认为外来文化优于国内文化,久而久之,“哈韩”、“哈日”、“亲英美论”就成为很多学生的观点。在这些学生眼里,一切外国文化都是好的,我们的文化都是不好的。这就使得我们开展民族观念与国家概念传播教学受到极大影响。进入当前时代,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每一天都是一种变化,学生成长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多。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智慧城市,都让青年人感受到了机遇与挑战所带来的压力。学就有可能满足社会发展要求,赶上时代变化;而不学,就一定会被社会所淘汰。而这正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表现。然而在这一背景下,很多学生并不能充分认识到时代精神的作用与价值,一些学生认为新事物接受和学习太难,缺乏动脑精神,这就让学生很难适应时代发展与创新的要求。正是学生爱国精神缺失,时代精神不足,需要有体系化的价值观念进行教学与传播[3]。
(二)弘扬核心价值观能为学生爱国精神培养提供重要途径与渠道
实际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充分认识到了爱国主义培养的作用与价值,也认识到了目前多数学生在这一精神理念上的缺失与不足,但问题在于目前教学过程中,一直未能寻找到一种体系化的价值观念作为理论教学的基础。如果只是凭借故事教学,其教学理论深度又不够,而如果只是单一的空洞理念也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以往的爱国主义教学由于缺少体系化的理论指导,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核心价值观中倡导从公民个人、国家、社会三个层面进行爱国精神培养,不仅涵盖了学生的思维体系,更是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了解爱国精神的内容与实质。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能够帮助学生从根本上形成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正确精神理念。
(三)弘扬核心价值观能帮助学学生形成全面完善的时代精神
当前时代发展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有未来。而想要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就必须结合相关理念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完善的时代精神。通过学生合理创造、完善发展,从而实现自身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最精准认知。以往价值观教育,更多关注的是某些具体的内容,忽略了培养学生对整体宏观大局的理解和认知。学生所处的时代,决定了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对待社会发展。将核心价值观弘扬与学生成长紧密结合,不仅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更是从学生成长融入时代发展的环境大熔炉。
五、结语
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直观有效反映。是整个社会文化思想的核心、精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活动中,不仅是从学生成长实际出发,更是针对学生全面思想价值观念培养所提出的价值理念。利用价值观内容,培养学生对爱国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认知和了解,实质上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上的教学活动。如果在培养大学生时,仅仅依靠只言片语,很难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对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体系化的认同。因此,这就需要一个成熟的、符合实际、有生命力的价值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如此。


Q4:求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论文1500字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一个好的理想应该是对世界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你会留下一些对世界有价值、值得他人回味的东西。
有一次,在新浪网的聊天室里,一个网友问我:“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我记得,自己当时是这样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Impact)——也就是说,我希望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我回答这个问题时是脱口而出的,不需要任何思考。因为我从大学二年级起,就把“影响力”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了。
如果说得更详细一些,那就是:
无论是在科技领域里面对软件用户,还是在教育领域里面对中国的青年学生,我都要尽力使自己的正面影响力最大化。
到底什么是“影响力”呢?我读大学二年级时,有位哲学老师在讨论人生意义时,用了很简单的三个英文单词:“Make a difference”。对我而言,这三个英文单词就正好对应于那三个掷地有声、催人奋进的汉字——“影响力”。
有个别同学误以为“影响力”代表的是个人的势力或权力。其实,我所说的“影响力”与势力或权力毫无干系。我认为,只要人的一生对这个世界有些许贡献,无论这种贡献是老师教育了学生、医生护士帮助了病人,还是清洁工美化了城市环境,它们都是个人施加于这个世界的“影响力”;只要曾经真心帮助过别人,无论这种帮助是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还是为他人带来了欢笑或幸福,都是个人施加于这个世界的“影响力”。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每个人都不想虚度此生。如果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回首往事,心里能够有一种“世界因我而更美好”的欣慰和自豪,人生就具有了足够的“影响力”,就曾经“Made a difference”。只要曾经为世界创造过价值,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既富有挑战又不脱离实际,既放眼未来又明确具体
太简单的、太容易实现的人生目标没有什么意义。既然是人生目标,就该有足够的挑战性。应该尽量放开思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给自己设定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这样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不愿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参与竞争。
当然,有挑战性的目标也意味着有无法实现的风险,但只要为此而努力过了,就无怨无悔。爱因斯坦虽然没有发现“统一场论”,没有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还是在理想之路上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发现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并启发了后来者继续他的伟大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因斯坦的理想虽然没有实现,但仍然值得所有人敬佩和赞叹。
比尔·盖茨在访问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时,一位高中学生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比尔·盖茨说:“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把计算机做成一个完美的工具,这也是我毕生的追求。现在,我已经走完了一半的路程。我希望,我最终结束工作的时候能够完全实现这样一个梦想。”
比尔·盖茨花了三十年时间,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走完了“一半”的路程。此时,在职业生涯剩下的若干年里,他是否能圆满地完成他的目标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现在世界上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追随和分享着他的理想。比尔·盖茨的理想之路同样值得钦佩。
选择人生目标时,要尽量选择长远目标,眼前的目标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例如,对于学生来说,进入好学校确实能够增加找到好工作的机会,但这只是短期的目标,你更应当在意的不是你从哪所学校毕业,而是你有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
对大多数人来说,“考上名牌大学”或“进入知名公司”都不是正确的人生目标。所以,“考不上”或者“没进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并且懂得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一样会有成功的机会。在尽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的同时,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认识到人生的目的地在哪里。这样才能在理想和人生目标的指引下取得成功。
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要回答两个最为根本的问题: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做什么事?
人生目标必须明确、具体,不能只是口号或空话。要把目标定义为清晰的方向。例如,如果你想当作家,那么,你是想要写小说呢,还是想成为专栏作家,抑或想成为自由撰稿人?只有尽可能明确的人生目标才能更有效地指引你前进。
对自己的目标还要做出及时的调整。如果奋斗的结果超出了自己的期望值,就可以把期望值适当提高;如果没有,则可以把期望值降低一些。达到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失败时,也要坦然接受,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人生短暂而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也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的思考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自己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是,要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因为你的内心与直觉知道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的判断与之相比都是次要的。
大仲马说:“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海没有指南针。”人生的海洋宽广而深邃,有了目标,才不至于走入迷途,不至于在惊涛骇浪里不知所措。明确的人生目标是指引人生的“罗盘”,主动权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无论你能做什么,或梦想能做什么,放手去做吧!勇气蕴含着天赋、才能与魅力。”让歌德的这句名言激励大家追求理想,走向成功

Q5:求一篇关于人生价值思考的800字左右的文章


展开全部1.我们的园虽然不大,但这里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有“立志、立德、立业”的校风;有“求真、求实、求新”的教风,老师们甘于吃苦,乐于奉献,诲人不倦;有“好学、好思、好问”的学风,他们精神饱满,好学上进,求实创新。能融入到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是每一个新生的幸运。这里,绿色的校园是那么的吸引人,五彩缤纷的花坛,绿草如茵的操场,似乎都在向我们招手。在明亮的教室中,与可亲的同学一直学习,知识的大门向我们敞开。
同学们,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我们清楚地知道:学习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青少年时期努力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才能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是取得成功的源泉。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到生活中去汲取养料。奋斗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不断奋斗,努力进取,才能使学习和实践的成果得以充分展示。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奋力拼搏的精神。
同学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只要付出了,都会有收获。相信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成长为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守纪律的合格中学生,给社会,给学校,给家庭一份合格的答卷。
2.从某个角度看,人的一生都是在围绕爱这个轴心旋转,或者说,都是在寻求并履行爱。还可以看到,近代以来的文学艺术,特别是诗歌,更是以爱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其不朽的光芒。
爱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性欲与求偶?仅仅是为了建立健全生活的责任与义务?仅仅是为了在儿女身上再现自己?
带着众多的迷惑,我走出文学而询问于人类理性的权威——科学与哲学。科学说还没有建立这门学科。哲学略为迟疑之后,只说了一些零零碎碎而又似是而非的道理。就连苏格拉底那位被无爱情的婚姻折磨了大半辈子的智者,也不曾对爱情有过感悟和理解。爱情——这个人类生活中最贴近、最显著、最耀眼的事实,几乎被理性遗忘了。
面对科学和哲学的种种答案,我沉默并寻思着……。不,这太不够了!我总感到在各种答案披示的意义后面,似乎还有一种更高级、潜存于人的生命意念深处而又不被人明显感知到的意义。
爱是人与生活世界的某种联系。
苍茫的大海上,有只小船飘行于波峰浪谷之间。凶猛的风浪以及在广阔无比的虚无背景上闪烁不定的死亡,形成一种巨大的离心力,总是要把船夫抛离船体,抛向无底的深渊。船夫升着帆,掌着舵,勇敢地拼搏、对抗……,最终到达了目的地。显然,使他得以站稳脚跟、保持自身重心、进而战胜那巨大离心力的因素,除了航行职责、求生本能、征服意志,还包括他与生活世界之间所形成的实在联系。这就是:港口边村庄中那熟悉的家庭温暖、父母等待、妻儿期盼,及其所牵出自己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返回义务和生存责任。爱正是包含在其中的一种更加巨大的向心力。正是爱——人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他不致失去重心和平衡,进而通过征服到达了彼岸。
不难想象,如果这个“船夫”的身份足以将他的“家庭”和“亲人”扩大为一个团体、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那他和生活世界的联系就会更加广阔和深刻。
这便是爱对于人所具有的深层意义或深层作用。
由此我给爱下了一个定义:爱——人与生活世界的肯定性联系。
3.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它内在地包含了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自身价值,是个体个人生活动对自己的上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受到社会条件和个人主观条件的作用。
对于当代大学生,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文明的进步也为人们创造了有价值的人生提供了更高的要求。而青年大学生要想有效实现人生价值,其自身的主观条件是占重要地位的。
总的来说,对于当时大学生,其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是: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等。
要实现人生价值,首先要确立人生价值目标,即明确价值取向,据有关资料显示,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多种价值取向并存,从个体上看,多数大学生尚未形成完整和稳定的人生价值观,但已具有鲜明的特征。现摘录如下:
一、主体性。在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价值中心向自我成才靠拢,其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与自我奋斗,以至于有的大学生淡化了不可或缺的集体意识、协同意识、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兼容性。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时候政策对人正当利益的肯定,使大学生开始追求进取务实,协同并重的价值选择。重现实、重实效、重过程的价值取向被普遍认同。而部分学生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而对长远目标和理想的追求却相对忽视。
三、矛盾性。市场经济中社会群体利益的分配差异以及群体价值的观念的多元化使大学生价值观念上的矛盾明显增加。首先是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反差。从整体上看大学生既崇尚高尚的道德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又注重讲求实际和切身利益。其次是校园内外的反差。校园内“知识万岁”,校园外“金钱万能”;校园乃提倡高水准的道德规范,校园外低水准的道德行为蔓延;校园内的长期教育往往被校园外的短期误导所抵消。再次是理想教育和社会现实的反差。理想教育是“到西部去,到老区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社会现实是“到外资单位去,到合资单位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
四、不稳定性。大学生处于生长期,心理和情绪都处波动期,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在价值判断上产生动摇,在价值选择上产生犹豫,甚至步入价值观的误区。
基于以上分析,有观点认为社会应当真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人的意识也可以反作用与物质。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自己理应主动出击,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
也基于以上分析,结合相关知识,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要由自身条件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客观地认识自己。这是确立人生价值目标的前提。客观是指将自己置身于实践实事求是地,而非不切实际地抬高自己;用发展的眼光,即不要因当前自身不利的而通过努力可变的条件而贬低自己。大学生可通过多接触社会,阅读并领悟优秀的哲理和思想,来积累社会经验,增加人生阅历,提高观察能力。
其次,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双重人格标准与二元人格。我国既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互性,又有东西方文化的共时性。当代大学生要弘扬传统文化之精华,吸收西方文化之营养。
同时,大学生还要正确处理好近期价值取向和远期价值取向的关系,以及精神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关系。当代大学生应该胸有远期价值目标,而根据这一目标的具体实践,应设计和分化成若干近期价值取向,循序渐进;且要有理性的人文精神追求,精神价值追求,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市场经济
总之,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应该是与国家振兴,社会发展相关联的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建立在对自身条件用发展的眼光客观地认识之上的适当的价值目标。
4.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http://edu.sina.com.cn/exam/2006-06-06/215740917.html
5.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就其主体而言,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虽然客观上讲,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法律意识必然包括法律思想体系的理论内容,但就实际状况而言,在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中,法律思想体系理论内容的比重还是较低的。
公民法律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所谓素养,是指人们在经常修习和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知识的内化和融合,它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具备一定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素养。只有通过内化和融合,并真正对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处事原则、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才能上升为某种素养。重视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法制建设”。通过大学法律教育,使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较强的法治文明意识,这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对于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我国法制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必须看到法律教育内化为法律素养的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功利性极强的就业至上评价体系。高校扩招后,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一些高校为给非法律专业学生挤出更多时间应付各种有利于就业的资格证考试,主动降低包括法律在内的其他软素质课程的教学与考查标准,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对于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教育,由于将主要精力放在法律条文的解读和案例分析上,忽视对个人法律素养起综合性、潜质性作用的哲学、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等课程和知识的学习,相当一部分法律专业的学生虽然十分熟悉各种法律条文和案例,但法律素养不高。二是泡沫化明显的法律专业重复建设。近年来,受高校扩招、合并和人才市场需求拉动等多方面影响,法学教育泡沫化倾向相当明显,不少院校匆忙建立的法律系,师资力量薄弱。一些所谓的法学专家从未参加过法律实践,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这些学校本来法学渊源不深,加上法学教师素质不全面,无法引导学生将所学法学知识内化为深厚的法学素养。三是现实社会尚不健全的法制环境。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制建设尚待进一步健全,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严肃性较差,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和特权观念还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型成熟期,对外界信息吸收能力强、反应周期短,严肃性较差的现实社会法制环境对他们还相当薄弱的法律素养的消解作用也十分明显。基于此,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主要途径是: 首先,高校法律教育要回归重在素养的本位。即教育和人事部门必须努力破除就业至上的评价体制,要科学定位就业与学业、知识与素养的关系,重建就业与学业并重、学业优先,知识与素养并举、素养优先的评价体系。高校不可随波逐流,应坚持独立的学术精神和办学理念,消除学术泡沫,始终将素质教育摆在首位,高度重视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法律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要更加注重与哲学、史学及其他人文和自然学科知识的融合,更加注重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规律的层面来解读法治文明和法的精神,将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则融化在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内化为一种素养。其次,法律文明要对行为习惯起到培育作用。知识内化为素养要经历一个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行为习惯,由自在转变为自觉的过程。因此,提高法律素养要重视法律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注意借鉴世界先进的法治文明成果和优良的法的传统,努力营造有益的法治文明氛围,促进法律知识与法治文明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促使当代大学生养成包含法律素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再次,法律环境要形成无所不在的外部约束。法律素养的形成并不是封闭的、单向的,而是开放的、交互式的。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形成与整个社会的法律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为此,一要努力优化法律环境,有法必依,切实维护法律尊严;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屈服于特权,努力消除司法腐败。以此,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法律权限内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约束

Q6:以人生选择与理想实现为题的论文2000字

浅谈人生选择与理想实现[摘要] 人生不可无理想,只有崇高的理想才能构成人生的最高选择,只有崇高的理想,才能造就美好的人生,才能走向成功。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带着理想而来,又为实现理想而去奋斗。正是这种理想的力量,理想的选择为辉煌的人生之旅注入了动力,也使人生充满生机。[关键词] 理想 人生选择一、理想的哲学诠释关于理想问题,学者们进行了深刻的探求。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意指人生奋斗目标。在中国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理想是现代人经常使用的概念,一般指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从选择的角度来说,理想是指个人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理性的选择,也可以说理想就是选择。
理想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精神意志的象征。恩格斯说:“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通过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⑴ 对于理想的本质学者们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其一、理想是一种理智的冲动,英国的贝特兰·罗素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发生于两个来源:冲动和愿望。当人们觉得自己有不很满意的地方而又不能立即获得满意的时候,想象就会在他的意识中产生一种思想,即想起一些他们认为能使自己获得幸福的事情”。“当一种冲动不能在发生的时候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愿望,希望获得满足这种冲动时的预期后果。”⑵ 其二、理想是个体的理念,德国的康德说:“我所名为理想者,则比较之理念去客观的实在更远。我之所谓理想,非得指具体的理念而言,乃指个体的理念而言,即视为仅由理念所能规定或已为其所规定之个体的事物。”⑶ 其三、理想是流露真心的美丽梦境,法国的丹纳指出:“一个人提到理想,必然充满感情,他会想到流露真心的那种飘渺美丽的梦境;他只能以不胜感激的心情,低声细语的诉说;倘若高声谈论,就仅用几句诗,或一首歌;一般只用指尖轻轻的接触,或者合着双手,像说到幸福、天国的爱情的时候一样。”⑷ 其四、理想是一种规范,美国的巴罗士·丹汉姆指出:“正是理想的规范性质才使理想具有约束力,其结果就是你把理想当作无须以惩罚直接相威胁的行为规则。”“我相信,在空间和时间的世界上能够找到一种理想,这种理想具有为我们所期待的规范性质,使我们不得不选择,而且是值得追求的。”⑸ 其五、理想是活的可能,美国的威廉·詹姆士认为:理想不是空的,抽象的可能,“它们都有根据,都是活的可能,因为我们就是它们的活的奋斗者和保证者,只要有充足的条件,我们的理想就能成为现实。”⑹ 总的来说,理想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幸福观和价值观的反映,是一个人思想、性格、爱好和情趣的具体体现。并且,理想与个人的政治观念和世界观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构造人生框架的强大精神力量。虽然不同的哲学家和学者对于理想及其本质有众多的分析和理论,但笔者认为:理想在于选择,无论是人生价值还是人生奋斗目标的实现,都寄托于选择,离开了选择则一事无成。因为世界的复杂多变性告诉我们:人生理想有千百万种,人生的道路有千百万条,离开了选择就无法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理想选择的价值 当我们面对一个五彩缤纷充满迷茫和诱惑的世界的时候,我们可能迷途忘返,也可能举足不前。我们将怎样走下去?理想在于选择,这是我们得到的唯一告诫。认识自我与个人理想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山虽不高,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攀登;水虽不深,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涉足。只有认识自我,才能选择可以达到的理想目标,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果选择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虽然崇高,令人敬仰,但它永远只能在高处向你招手,你永远只能在彼岸相观望,虽然作了苦苦的奋斗,耗费了毕生精力,最终只能空悲切。这样的理想不能给人生带来任何乐趣,只能给我们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带来失望和沮丧。一个不了解自我的人,虽然高谈阔论,满眼春光,壮志不已,但只能以失败告终。人无文墨而笔耕,只能留下俗文庸诗,人无谋略而从政,只能留下笑柄败绩,人无经济头脑而经商,只能困顿赔本。我们认为理想不在高大悲壮,而在现实可行,不在可望不可及,而在奋斗可达之。理想不是昙花一现的海市蜃楼,而是破晓而出的旭日霞光,不是人生的梦境,而是人生的现实。我们为那些理想的实现者而高歌,也为那些理想的失败者而悲泣。我们告诫每一个人;只有依据自我条件和社会现实的要求,才能构造理想的框架。 理想源于人生的需要,它对人生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人生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一旦选择奋斗目标,必将为之奋斗。理想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在理想的支配下,人可以与各种艰难困苦作斗争。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老一辈革命者的理想颂歌,我们从金沙水拍,大渡桥横,茫茫草原,皑皑雪山中深深领悟了革命理想的力量,它是人类精神的完整体现。 尽管理想可以催人奋进,可以带来美好的人生,但理想和现实是不可等同的。理想只能是未来的现实,它最终能否变为现实,则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理想脱离了自我,脱离了现实,最多只能是人生的“白日梦”。“白日梦”是理想选择的歧途,是一种无望的幻想。幻想有两种:一种是在正确世界观指导下,符合现实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幻想,这可以说是理想。另一种则是完全脱离了现实,也就是“白日梦”。人是可以产生幻想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白日梦”只是一种想象,转眼即逝,只有少数偏执者,把“白日梦”当作现实,并苦苦追求,这样的人将成为“精神不正常者”。如果我们把无望的幻想当作理想追求,那么我们所会出的任何奋斗将毫无价值。 从人的精神现象分析,幻想对于人来说是正常的,人不可能完全生活在现实中,有时人需要生活在幻想中。列宁认为人“应当幻想”,他指出:“有人认为只有诗人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能发现微积分。”⑺ 这是基于幻想与现实的关系,一种合乎自然规律的幻想将经过人类的努力则可以变为现实,这是人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只有那种“白日梦”才是痴人的伎俩,我们在选择理想人生的时候,没有任何理由赞同“白日梦”的存在,因为理想人生不是一种梦境,而是一种现实,在这个充满选择的时代,我们去选择理想人生,正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我们将用智慧和力量去选择一条美好的人生道路,去实现人生的崇高理想。 三、选择的成功之路 每当我们翻开人类历史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无数的成功者和失败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结局,几乎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历史过程的始终。可以说,人类历史是由成功者和失败者共同构成的。人间喜剧,是成功者的颂歌;人间悲剧,是失败者的挽歌。每一幕历史剧上演的时候,成功者和失败者粉墨登场;而当这幕历史剧结束的时候,失败者则被赶下历史舞台,成功者则不可一世地成为那个时代的英雄。当项羽四面楚歌之时,刘邦则垂手天下功成名就。这里我们不妨分析成功者的历程,将有益于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每一个成功者,他们所走过的道路各不相同,他们的个性特征也各不相同,但他们所具备的各种成功因素是大致相同的,可以终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崇高的理想追求。这是个人品德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一个缺乏理想追求的人,势必一事无成;即使偶有成就,也只是昙花一现。事实上不少人都具备获得成功的潜力和外部条件,但由于没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最终虚度一生。一个失去理想追求的人,生命中所有宝贵的东西都显得十分廉价,得过且过不知何处去,这种人永远不可能是成功者。 第二,知识构成和修养水平。知识的构成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贫乏是人生无法弥补的缺憾,无知是人类最大的敌人。知识构成对于成功者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大凡有作为者,其知识构成十分完善,这种完善一方面指知识全面,渊博的程度,特别是从事社会工作,在社会历史领域取得成就的人,完善的知识构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另一方面,知识的专业化水平及对某学科研究的创造性,对于从事科学领域工作的人(做学问的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具有较好的知识构成是人生修养的前提条件,一个知识博厚多才多艺的人,其修养水平一定很高,这对于走向成功具有很重大的意义。许多的领袖人物和大学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个性特征则在于他们卓越的修养所造就的卓越形象,这种人大都处世不乱,冷眼观潮,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风花雪月,波澜不惊,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个完美的自我。 第三,社会条件,这是每个成功者不可超越的历史背景。任何成功都必须是时代需要的产物,离开了社会历史条件,个人成功只是空中楼阁。古人曰:天选其天时,地选其地利,人选其人和,这是走向成功的三个条件;古人又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⑻。社会条件是个人成功的外部因素,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不具备社会条件,个人苦苦追求最终也只能是水月镜花。不少人的悲剧并不在于个人奋斗,而在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所不能容忍,甚至于科学的发明创造,也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东西,即使产生也不会得到世人的认可。不少人在生前做出过卓越的成就,但在当时始终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直到他千古之后,甚至更远的时间,他的遗产价值才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人类社会不朽著作的许多作者,生时默默无闻,穷困潦倒,但他们费尽毕生精力,留下了宝贵的精神精神财富,莫扎特留临终前写下了《安魂曲》这一不朽的作品,令世人无穷追思。社会对每一个人也许太不公平,但我们永远无法超越社会历史条件而取得卓越的成就。 第四,意志力和奋斗精神。这是个人品德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构成人生价值的坚定基石。对于每个人来说,最终能否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他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任何人都可能产生一时的激情,但这种激情却无法持久,短暂的激情有时也可能产生生命的火花,但毕竟不能光焰长存。因为这是昙花一现,它的致命弱点在于缺乏意志力的约束和奋斗精神。革命者令人肃然起敬之处在于他们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列宁在流放时仍在研究革命问题,探索革命道路;毛泽东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中,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星之火燎原之势。自古到今,任何一个成功者,无一不是如此,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则在于意志力的伟大作用和奋斗精神的千古不灭。 成功者首先必须有坚强的意志,这是走向成功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为崇高的理想追求而孜孜不倦,才能在艰难和困苦面前百折不挠,才能走向理想的目标。如果一个人意志薄弱,即使也曾有远大的理想,但始终不能付出艰辛的劳动,不能为此而不息奋斗下去,理想只能是海市蜃楼。个人意志属于个人品德的因素,它是构成人生大厦的基石。人的个性不同。但在意志方面的因素,成功者是完全相同的,他们都有坚强的意志,他们能为理想一往无前地奋斗下去,这种意志力的光辉照耀着人们追求光明。 目标选择,是成功与否的第一步,个人意志集中体现在选择上。个人选择,既是对生活道路的选择,也是对人生目标的选择。人作为一种高度自我意识的生物体,活着都是有目的有追求的。目标选择,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尺度。在凡人看来,绝大多数人生活目标是不明确的,个人选择也不具备必然性,只可能随遇而安。但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平民百姓,生活目标的选择都是存在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在外部条件制约下,不可能做出超越客观条件的选择。但在平凡人心中,生活目标仍然是十分明确的,他们的目标追求十分强烈。譬如,中国数千年以来人们都把成家立业,繁衍后代作为人生最崇高的目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⑼所以中国人的生育欲望举世闻名,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这几乎成了头等大事。再如,旧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把求取功名放在第一位,人生四喜中,“金榜提题名时”当居其首;根据儒学理论,人生价值的追求体现在“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⑽可以说这是当时每个读书人最高的目标追求。在名人名家,领袖和哲人那里,他们的目标追求十分鲜明,引人注目,给人类的启示和历史感召力也是常人无可比较的,仿佛谈到拿破仑、列宁、华盛顿、毛泽东这些举世震惊的大人物,他们的成就和追求,几乎构成了一个时代的喜剧或悲剧。 我们从历史事实中看到:凡有作为者,惊人的意志和痛苦的选择并为之奋斗而一往无前;无所作为者,意志薄弱和无所适从。这是迄今为止对于个人品格方面构成人生价值的重大意义和科学性结论。可以说取得重大成就者都有惊人的意志,不少政治家经多次进牢房,南非的纳尔逊·曼德拉⑾就是如此;陈毅元帅在梅岭时面对死亡写下了“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作纸钱”的豪壮诗篇;数学家陈景润做学问时忘却了一切,几乎成为一台学术研究的“机器”;中国古代也有“头悬梁”,“凿壁偷光”的故事。同时我们发现,凡有作为者,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往往必须做出痛苦的选择,选择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不容易的,有时甚至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无数的革命者为追求革命真理做出了重大的牺牲,陈天华为了唤起民众的爱国之心,不惜身死以昭示天下;有的为追求真理不惜背弃家庭,离经叛道,取义成仁,澎湃放弃万贯家财,率领农民革命便是一例。强者的意志和理想选择不仅可以影响他自己的一生,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社会和整个历史时代。 我们面对现实往往不知所然,我们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时不知往何处去,我们在由此岸到彼岸的途中可能徘徊不前……怎么办?选择—“路就在你脚下”。选择,在天选其广袤;在地选其绿洲;在水选其深邃;在山选其俊秀。选择功在自我,利在社会。任何的徘徊不前只能带来无谓的轮回。莫推崇随波逐流,要赞美逆水行舟;虽看惯流行色,更要关注一枝独秀;不要为繁华之梦所动心,不要为世俗偏见而改变初衷,只有坚定理想的目标,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路在你脚下”,这是当代哲学对于理想与成功的人生选择的永恒主题。“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国际歌》仍然是对人类幸福自由的赞美和倡导。“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宣言》至今仍然是人类理想的最高境界。并不是马克思的境界太虚无人类远不可及,而是人类的进步还没有达到这种崇高的境界,即使还需要一千年,一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人类的共同理想犹如指路明灯必将指引我们一往无前,去创造一个新世界,去构建人生的最高境界。

小提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人生价值议论文 推荐文章:
推荐不满意?点这里  ››  

人生价值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