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陪伴孩子阅读

2017-10-01 00:34:35 jazdbmin1639整理 怎样陪伴孩子成长 怎样陪伴孩子成长

家长如何陪伴孩子成长

Q1: 家长怎样陪孩子一起阅读

父母陪孩子阅读可以给他的一生留下美好、温馨的记忆。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在教育上称为亲子阅读。为了帮助家庭和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试着做一做。一、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就是为孩子们去选购一些适合年龄特点的图书,内容积极向上,画面色彩鲜艳但不杂乱,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开本大,便于阅读。将这些书放在孩子自由取放的固定位置。精神环境也说是家庭气氛和谐,父母、母子关系融洽。二、对幼儿书籍做到心中有数 父母讲故事之前,首先自已要大致浏览一遍,主要是考虑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程度给他讲解。如:两岁多的孩子能理解故事的内容了,但他说话不多,家长只能向他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三四岁的孩子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不但能很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还可以复述故事,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给孩子讲故事之前,家长就要象老师备课那样,做一些准备。这样,讲解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三、穿插提问、认真回答。在讲故事的时候,家长可以穿插提问,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提问首先是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同时可以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发展孩子的智力。比如在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就可以先不讲,让孩子自已看画,说说画上都有什么,是什么意思,孩子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注意观察,要动脑筋想。又比如,故事快要讲完的时候,你先不讲下去,让孩子想,故事会怎么样结尾,这不是又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吗?幼儿的好奇心强,他们会边听边问“为什么?”、“怎么了?”,家长千万不能不耐烦,要耐心细致地解释和回答,回答要真实,使孩子既学到知识,好奇心同时又得到满足。四、把读书和游戏结合起来孩子是最爱玩的,如果我们把读书和游戏结合起来,就能大大增强孩子阅读的兴趣。很多图画故事都可以用来表演,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一种是孩子一个人表演,可以把故事中的人物画在一张张卡片上,也可以把卡片贴在一块块积木上,还可以把人物做成一个个纸偶套在手指上,孩子一个人表演几个人物,一边说台词,一边摆弄人物。一种是孩子和爸爸妈妈一块儿表演,每人扮演一个或几个角色,还可以简单地化妆,戴个头套或戴个面具等等。五、鼓励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当家长和孩子们共同看完一本书时,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讲出来,这样就发挥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孩子还发现他把书上的东西再讲给别人听,别人又感兴趣时,孩子们会很兴奋和自豪,便由此产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Q2: 父母如何正确带孩子一起阅读?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认知思维也在发展,而每个时期的思维发展特征都是不同的。对于“读书”而言,许多父母都存在困惑,由于不了解自己孩子处于怎样的心理发展时期,所以不知道让孩子读什么书,怎样的阅读方式才能适应孩子所处年龄阶段的思维发展特点。

在不同心理发展时期,其认知或思维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必然会有不同的特征。读书如果能够做到适应不同时期的思维发展,则能够帮助孩子认知思维的发展,反之则会无功而返,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因此,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思维发展特征,在阅读时遵循科学的指导,才能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如何正确带孩子一起阅读?

一、婴儿期:画报的世界

在一般人看来婴儿还处于未知人事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有没有阅读思维能力呢?又有没有必要进行阅读活动呢?

发展心理学所定义的婴儿期是3岁之前,这一时期是儿童思维的发生或萌芽阶段,儿童的思维基本上属于直观行动思维的范畴。一般地说,1岁以前的婴儿,只有对事物的感知,基本上还没有思维,儿童思维是从1岁后开始萌芽的。1-2岁,婴儿动作和语言开始迅速发展,这时儿童的直观行动概括能力逐步出现;2-3岁,是语言思维产生的阶段,父母会发现孩子的语言能力在迅猛发展。

由于婴儿认知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实物,所以这一时期的孩子适合读一些类似画报的东西,也就是图文并茂,文字不要太多,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低幼绘本就是不错的选择,这类绘本以图画为主,文字基本为人物的语气词或短小对话,婴儿完全通过图画揣测故事内容,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例如《小熊宝宝》系列、《抱抱抱抱》、《米菲系列》、《蚂蚁和西瓜》、《小蓝和小黄》等。

父母如何正确带孩子一起阅读?

二、幼儿期:多读绘本受益终身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读物都称为“婴幼儿读物”,看来,人们对婴儿阅读和幼儿阅读的理解存在一种混同的现象,那么,幼儿的思维比起婴儿究竟有哪些进步呢,他们的阅读水平层次和方向能完全等同吗?

3岁以后的孩子就开始进入幼儿期了,幼儿的思维是在婴儿期思维水平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的影响中,在其自身言语发展的前提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或基本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就是指他们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实物的具体形象,即通过对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而不是依靠理性的概念材料对事物内在本质和关系进行理解的。相较于婴儿时期,幼儿已经开始更好地掌握言语了,开始从情境性言语到连贯性言语过渡,也就是孩子能整句整句地说话,甚至到四、五岁的孩子,可以整段整段地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

因而,幼儿阅读的材料中可以适当地介入语言,也就是说,读物的语言可以较之婴儿期更丰富、更复杂。但必须体现两个特点:第一,要有比较形象的语言;第二,要有具体形象的实物作为思维的支柱。

目前,幼儿阶段读物很多,很多出版社都在做,但现在这类图书中有几个缺点:第一,抽象的东西太多,譬如讲十分深奥的故事,故事里渗透抽象的原理,实际上远离幼儿;第二,具体表现哲理性的东西太多,幼儿毕竟不能接受,也无法理解太多的哲理;第三,图文并茂的太少。

而绘本以其图文共同讲述故事的表现方式、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形象、丰富的主题内容和富有个性色彩的画面,赢得了孩子们的青睐,也越来越成为家庭教育、亲子教育的宠儿。很多爸爸妈妈开始关注儿童绘本,很多出版社也致力于引进国外优秀的绘本作品,大大丰富了我们的阅读视野和思维观念,给我们以诸多启发。

这个阶段可以阅读的绘本很多,例如属于行为规范教育的《大卫》系列;属于儿童生活教育的《11只小猫》系列;属于情绪情感培养的《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生气汤》、《我好担心》、《小阿力的大学校》、《讨厌黑夜的席奶奶》等等;属于认知益智的科学绘本,例如韩国的数学绘本、安野光雅的数学绘本、《可爱的身体》系列,还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科学绘本,例如《胡椒生长在哪里》、《环游世界做苹果派》、《小威向前冲》、《好饿的毛毛虫》;属于文学性强、极富想象力和夸张情节的绘本《小真的长头发》、《野兽出没的地方》、《你喜欢……》、《疯狂星期二》、《7号梦工厂》等等。还有一些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绘本故事,比如《拔萝卜》、《晴朗的一天》、《约瑟夫有件旧外套》、《狼婆婆》、《野马之歌》,甚至极具中国民族文化风格的熊亮的《野孩子》系列、《京剧猫》系列,等等。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经典的、优秀的绘本,和孩子共同阅读。比如,有的小男孩喜欢汽车、工具、工程类的书,可以选择诸如弗吉尼亚・李・伯顿的《小房子》、《逃跑的小火车头》、《迈克玛里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机》;有的小女孩喜欢富有想象的童话故事,那么诸如庆子凯萨兹的《我的幸运一天》、《秋秋找妈妈》等这样的故事,一定会受到喜爱。当然,正如孩子的生长发育要讲求营养均衡一样,也不要让我们的孩子阅读偏食,不要因为喜欢某类绘本,就只阅读这类绘本。爸爸妈妈适度引导、推介,洞开孩子们广阔的阅读视野,是非常重要的。喜欢科学类绘本故事的孩子,也可以读点儿小童话、小诗歌;总迷恋王子公主故事的孩子,也可以随着绘本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另外,父母在选择绘本的时候,除了关注宣传和舆论评价之外,还要出版社和作者,有必要了解作者的创作经历和生平,特别是引进自国外的儿童绘本,更要注意译者,译者翻译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作品在传播和解读过程中的含金量。

父母如何正确带孩子一起阅读?

三、阅读绘本技巧多

亲子共读中注意方法和技巧,对于年龄偏小的3到5岁幼儿,不建议在阅读过程中提过多问题,打断孩子的整体阅读。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以整体认识为主,在阅读过程中,孩子的思维在进行整体建构,根据图画、父母的讲述、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主观的理解,建构出对绘本故事的整体感知。

例如,不需要问太多的问题,孩子在流畅地亲子共读完一本书后会非常开心,乐不可支,或者重复书中有趣精彩的情节,或悲伤难过,或对其中的不解表示疑惑,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整体认知和阅读反馈。不建议有的父母读完一本故事后立刻问孩子“这本书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啊”、“你看鳄鱼不刷牙就得去看牙医,多可怕,你以后会好好刷牙吗”这样具有明显倾向的、教育意味明显的问题。

父母如何正确带孩子一起阅读?

教育的意义在无形的“化”的过程中,已经随同这些可爱的、有趣的、感人的故事,渗透进每个孩子幼小的心里。所以,亲子阅读也是等待的艺术,虽然它有很多技巧可言。

所以无论父母多么忙碌,也要凑些时间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熬夜,生活会变得更加有趣哦。

Q3: 叶凤春:陪孩子阅读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阅读从图画书开始
叶凤春认为,陪孩子阅读,越早开始越好。甚至在孩子尚不识字时,就可以给他们逐字逐句念好听的故事。亲子阅读是最好的方式,家长每天至少安排15-30分钟,陪着孩子阅读。
早期儿童阅读都是从图画书开始,家长挑选书籍时不能只重视文字、忽视图片。有些家长为孩子挑选书籍,认为图画书是“小儿科”,不实惠又费钱; 喜欢挑图少字多的,希望多读字,让孩子尽早扩大识字量。其实,儿童读物,并非文字越多越好。梅子涵在沪上中小学开讲座时多次指出,图画书看似简单,实际上很丰富,尽管文字很少,有些甚至没有文字,但切合孩子专注色彩和图片的阅读兴奋点,符合孩子的认知心理,这样的书更利于培养阅读兴趣。
所以,家长挑书时,不要一味以自己口味为主。有的图画书,孩子看得仔细,家长却弄不清。《母鸡萝丝去散步》,很多孩子看得咯咯笑,爱不释手,反复翻看,家长一分钟读完,却不觉得好玩。日本一套著名图画系列书《精灵鼠小弟》,其中一处小错误是孩子发现的――图画中把海狮的胡子漏掉了。
叶凤春说,儿童阅读是从图像开始,继而过渡到文字。图画书里有着儿童喜欢的一切因素:色彩、图案、故事、生活、游戏、发现、探究等。家长们可在家里给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架,直接放在家里的某个角落,便于孩子翻看;养成阅读习惯后,孩子会像喜爱玩具一样喜爱图书,像喜爱游戏一样喜欢阅读。
阅读时引导思考与表达
阅读过程中,很多家长有疑问:读故事时,要和孩子交流吗?读完了,是否要问些问题考察他们是否认真听了?
在儿童阅读推广专家看来,亲子阅读过程中不拘一格,可以即时互动,也可以阅读后讨论。亲子阅读时,家长最好是逐字逐句朗读。在孩子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时,家长朗读时,有的孩子可能会心不在焉。这时,家长不要批评和指责孩子开小差,而是靠朗读和故事吸引孩子关注。比如,有些环节,有意停顿,让孩子猜一猜接下来会怎样。
亲子阅读时,家长可以放下一些功利心。读完故事,有的家长迫不及待让孩子复述故事内容,来检验阅读效果。叶凤春建议,一切还要围绕孩子兴趣来定,有时可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有时可让他们画一幅画描述故事场景,有时可陪着孩子他们一起表演,或者以游戏方式复述。
专家认为,无论是语言、绘画还是表演,任何有关阅读的表达都需要时间积淀,家长不可操之过急,而要善于等待和发现。叶凤春说,每天坚持阅读,在语言环境中增加识字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学习力不是死记硬背多少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比如,阅读过程中会思考、能提问,甚至会创作小故事等。阅读培养的不仅是语言能力,还有观察、思考和创造力。
给孩子“附加条件”要有技巧
亲子阅读时,很多家长碰到这样的问题:孩子读书,喜欢反复读某套图书,或者只爱科学类不看其他类别图书,应该如何调节?
一位8岁孩子的妈妈向叶凤春求教:儿子喜欢读海洋生物类图书,反复看了几十遍以上,一套书翻得快旧了,就是不肯看其他书籍。叶凤春说,孩子喜欢反复读某类书籍,能看出他们的兴趣所在,这种精神其实很可贵。家长不要急于打压,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喜爱的书籍培养阅读习惯。
如今,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中,让孩子阅读时总有些附加条件,比如摘抄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其实这些不但不能激发孩子兴趣,反而容易成为负担。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张悦颖曾经去美国培训时发现,美国在3―12岁儿童、青少年中推行了“阅读第一”计划,阅读后用软件回答图书里的有趣问题,还能换奖励。所有的活动,只是为了让阅读成为一种快乐,成为孩子的主动需求。世界外国语小学推广读书时,老师采取的办法是让小朋友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和杂志,不仅不布置读书笔记等作业,还有读书闯关奖励,赠送小礼物等,学生劲头十足。
叶凤春认为,阅读就是从兴趣到习惯,再到能力的转化过程。有了兴趣,培养了习惯,家长可适当加些要求,鼓励孩子看书“混搭”,喜欢科学类的再加些文学书,喜欢漫画书的再加些自然和历史类书籍等,这样阅读更加均衡了。总之,家长放下一些大人的身段,观察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才能逐渐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与爱好。

Q4: 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书目有哪些

家长要每天给孩子朗读故事, 至少15分钟, 让孩子形成阅读的习惯。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 让孩子坐在身上, 指着图书读, 这是让孩子最幸福的事情。
可参考“亲子阅读”, “陪伴阅读”等

Www∽.JiZhUba.cOm

小提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怎样陪伴孩子成长 推荐文章:
推荐不满意?点这里  ››  

怎样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