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指导学生情况

2017-09-25 20:13:38 jazdbmin1639整理 指导培养数学教师 指导培养数学教师

小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

Q1: 小学教师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在不知不觉中使大地万物得到滋润,这种不假雕琢的自然之爱博大而亲切,淋漓而入微。课堂教学亦如此,我们要让爱的种子,不知不觉在孩子的灵魂深处发芽、生根,要在不随意中使孩子受到教育,人格得到升化,品格受到熏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走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原本对老师就有敬而远之的感觉。这就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不可逾越。正是这种障碍阻隔了师生之间交心的桥梁。使师生之间缺乏了解和沟通。学生不能把自己课堂内外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告诉老师,教师也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使得课堂教学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去走近学生,用善意的目光,入微的问候,亲切的交谈,关爱的抚摸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设身处地去为学生着想,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和友谊的桥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淡忘师生的角色差别,主动和教师交流,这样,教师就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大提高。
2、学会微笑,用心灵去搭建桥梁
“微笑”的力量是无穷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在学生取得成功时,要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要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误时,要会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要用微笑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笔者想说:当你微笑着走进课堂时,这不仅是你自信的反映,同时还能够给学生一种温馨、舒畅的学习环境,也为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奠定了心理基础。因此说,微笑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一把钥匙,它使师生间的距离一下缩短,从而使师生之间容易沟通、交流,情感易于融洽、共鸣,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微笑教学是沟通师生之间感情桥梁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学生的关键,是师生情感交融的粘合剂。
3、以身作则,树学生学习的典范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故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的表率。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笔者身有体会,而且效果很好。譬如:教师教态大方自然,衣着朴素得体,语言抑扬顿挫,声音悦耳动听,行为彬彬有礼,板书整齐有序,讲解条理清楚,作业批改认真,待人热情周到,有错及时改正等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悄无声息的,也是很有效的。有句话说“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足以说明这种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教师不能光用严格的要求来约束学生,而对自己却疏于要求,我行我素。那么你的语言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学生就不会信服,也就不可能自愿去接受。最终只能是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育实效,不利学生身心发展。
4、发现亮点,找回学生丢失的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要从欣赏学生的角度同学生交谈,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愿意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吐露内心秘密。学生也在被爱护与尊重中感到老师的理解与真诚。老师从而窥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激励教育的最好契机。发现亮点给予肯定和赞扬,使其树立自信。苏联教育家苏可霍姆林斯曾经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这“抬起头来”就是信心的体现,而能让他们“抬起头来”的的最好方式就是肯定和赞扬。一个智商很高的孩子如果每天面对的都是指责、批评,他就会得到一种,也是唯一的信息:我不行。久而久之,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心理就会压抑,情绪就会低落,随之而来的就会自卑、孤僻、自甘落后。而时常赞扬滞后生,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就能使他们时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这样,他们就会肯定自己,发现“我也行”,进而树立起“我一定行”的信心,就会自觉自愿投身集体,大胆参与,就会增强责任感,自勉自强,努力向上。
5、创设机会,予学生充足的空间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得大方、自信、健谈。大量的实践、体验、感悟机会的提供,将使孩子们变得眼明、心灵、手巧;丰富的学科实践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将使孩子们变得活泼、合群、坚强。就说语文课堂吧:根据教材的类别,通过图画、音乐、道具,创设出形象可感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游戏”中读读、演演、说说;凭借语言文字引领学生读读、画画进行创造性的介绍、复述;引导学生自觉挖掘资源,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研究探讨。同时立足“合作教育学”理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最高的水平,走在发展的前面。在课堂上,教师真实体现出了学习的穿插者和组织者这一身份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合作,进行观察、思考、探究、议论,得出自己的发现,做出自己的阐述,获得自我的感悟。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习活动成了多项的信息交流,学生在于自己能力各显差异的小组成员交流中得以能力互补,共同获得认识的快乐,发展的快乐,充分体现自由空气的无穷乐趣。
一句话,在课堂教学内外,教师要始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爱伴随教学左右,你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WwW.jiZhUBA.c!om

Q2: 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学的有效经验交流

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学的有效经验交流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
实现素质教育,
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
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局面。

一、课堂全面关注。

A.、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士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乐学情趣,这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法,适时调节课堂气氛,真正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知识海洋中自主学习,自行探索,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是我们一直探索的奋斗目标。

B、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他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态度、广度、深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场面,然而透过热闹的表面繁华,我们发现这里面还存在着盲目参与、低效参与甚至是负面参与等现象,这使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课堂,切实关注课堂学生参与的有效性问题。

C、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义务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必须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课堂还给学生,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让学生走进学习、走进生活、经历过程、尝试失败、体验成功,在亲历中建构知识,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最终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D
、关注学生的情感:长期以来,在我国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多
关注的是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存在。实践证明,这种现象违
背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抑制了学生在数学领域发展的广度和
深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形成良好的”,使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达到“情知协调
”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

E、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
“动态生成”的过程。“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生
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前精心预设、到课中对学生在
动态环境中的正面引导,整个教学过程都能体现“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使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动态变化、精彩纷呈的新特点。
二、留给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

1
.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人人要动脑、动口、动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位置,还学生主人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在讲
“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我注重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启发、
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如:学生在以前学习
“一位数乘法”这一课时,已经明白了用第二个因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各个位上的数字相乘的算理。针对这一情况,先让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温故知新,并让学生口述算理,在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两位数的乘法,从多种算法中启发学生用笔算,从而使同学们感悟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思育,达到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

2
.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悟出道理,得出规律。
在素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探索交流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本人善于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目的。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实践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面对新知识,我们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获取成功,使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同龄人之间的启发和帮助会使大家得到共同的提高,教学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新知识,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交流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不仅拓宽了思路、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而且也培养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位教师都知道,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数学学习的习惯是
很重要的。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
学,对每位学生来说,首先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这里,良好
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
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
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
质。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
一夕的就能完成的。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
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
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
享。这引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
学生终生受益。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道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数数”前,由于学生刚入学,互相之间还比较陌生,我就设计了“自我介绍”的活动,介绍内容必须包括有几口人”这样,就把要学习的“数数”的知识蕴涵在其中了。为此,老师要在学期之初对整册教材进行研究、分析,找到知识的结合点,规划知识的结合周期,然后通过家庭、学校的有校沟通,通过一系列实验作业,让学生经历几天、几个周,甚至几个月的“感受”之后再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总之,一堂有效性的数学课教学,还必须做到确定好教学的起点和切入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让教学风格朴实一些,双基训练扎实一些,教学容量厚实一些,让学生思维活跃一些。让每个40分钟里收获得更多!

Q3: 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

1、对不清楚任务及操作程序的小组进行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虽然合作前教师已经明确指出了合作的任务及操作程序,但在具体实施时可能有的小组仍然不够清楚,在操作程序上也会有些偏差,落实到个体上也可能不明确。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以保障各小组的合作学习都能正常进行。
2、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与帮助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在非常开放、宽松的氛围下展开的,小组成员的思维都非常活跃,难免有的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争执不休。此时教师就要介入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研讨。有时遇到复杂的问题可能一时谁都没有想法,谁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表现出暂时的沉默。此时,教师有必要介入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这里需要注意,教师的“点拨”,绝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代替学生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要适可而止,还是要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
3、对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表扬与点拨
由于个别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得较顺利,所以首先完成任务。此时教师绝不能对他们不闻不问。如果对他们置之不理,一方面会导致学生探究活动表层化,不求甚解;另一方面,在丧失组间竞争意识的同时会给合作学习的秩序产生影响。因为已经完成任务、无所事事的小学生难免会产生影响其他组的行为。所以,教师应对这样的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如果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可以及时表扬,并引导他们整理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准备在全班交流。也可以提出深一层的探究要求,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例如,可以让学生这样思考:“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答案的?这个答案是不是合理的?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解决吗?组内的所有同学都会了吗?根据题中的信息,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准备让谁来汇报?怎样汇报能让其他组听的更清楚?可不可以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
4、对小组成员落实自身职责情况进行监督
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就是成员都有共同任务下的各自的职责。如果哪个成员没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或完成的不好,都要影响小组整体的合作绩效。所以,作为合作学习组织者的教师一定要督促小组成员各尽其职。比如:监督“小组长”是不是起到组织管理的责任;看“记录员”记录的是不是详实、是不是抓住了重点;掌握“声音管理员”有没有很好地控制本组研讨的声音……
5、对组内活动不协调的小组进行调控
由于学生个体的已有基础、性格、情感、表达等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小组活动时难免有些不协调现象。此时,如果教师能及时介入并根据具体情况,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就可以保障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如果某个小组经常出现不和谐现象,就要考虑调换小组成员。
总之,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但这种引导一定要适时、适度。引在迷茫困惑之时,导在百思不解之处。

Q4: 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思考

许多教师都遇到了,这样一个普遍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学习成绩比较好,而进 入高中以后,学习成绩却越来越差,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了一种苦恼和沉重的负担。究其原因,在这个时期,当学生的头脑需要思考问题的时候,人们却让他们摆脱思 考,教师使出教育学上的巧妙办法,使自己的教学尽可能地容易理解。以便像习惯所说的那样让学生更容易掌握。

Q5: 小学老师怎样才能管好学生

用“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俗话意示了我们教师:没有坏学生,只有不用心去教育学生的老师。其实当我们面对一些自己认为难管的学生时,我们不防反问自己,到底我们对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找他们谈了几次话、做了几次家访工作、采取过几种教育措施方案、差生的辅导工作计划有没有他们的名单等等,也许我们教师面对所谓难管的学生就是那么一种教育方式――打或骂,因为打和骂既不费脑又省精力,因此没有真正尽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去教育学生。事实证明,用心专一是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只有我们用心去观察学生,用心去思考学生,用心去总结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要知道打和骂会让学生学会自责与攻击,是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用“爱”
实践证明:爱生的教师,总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成绩,不爱学生的教师,则不会自觉地为学生服务,也不可能做出优异的成就。因为爱学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家捷尔任斯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所以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想管好自己的学生,爱学生就是前提。我班原有个学校有名的“调皮大王”,个别教师曾被他的恶作剧搞哭过。因为他很令人讨厌,许多老师不愿提起他的名字,更不愿意去管教他。但我去当他的班主任时,我没有像那些教师们憎恨他,反而很用心去爱他。记得刚当他班主任不久,他生病了,我就带着几个班干部去他家看望他,还给他补回他所缺的课,当时他感动地流下了热泪且对我们说“谢谢老师能来看我!”。也许这是他上学以来第一次获得老师的真爱吧!从此以后他不但改了调皮的习惯,而且成绩也有了进步。总而言之,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用“智”
教育家陶得知先生曾经说过:“许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面对所谓难管的学生不能一棍子打死,毕竟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我们应以智慧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所具有的这种潜能是*我们教师引导把它发挥出来。记得我曾有那么一个学生,他是学校出了名的捣蛋鬼,校里的学生都很怕他,个别女教师对他也“望而生畏”。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很有号召力,因此我把副班长这个任务交给了他。教师能重用他,他很感动,因此他以副班长身份,不仅开始自学遵守纪律,而且还带动了同学们投入到学习的气氛中。如果说教师的爱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信心与乐趣,那么教师的智慧就能让学生发出钻石般的光芒。
教育界有句名言: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作为教师要热爱学习,除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外,还要不断广泛阅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我们的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在管理学生上横刀立马,游刃有余。
用“法”
班主任要想管教好自己的学生,只有把班级每日的管理工作做好。因为抓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能有效地维护和巩固班集体,同时也能更好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教育。但怎样才能做好该项工作呢?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非健全“家法”(即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可,如一日七常规、课堂常规制度、生活作息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等,以“家法”让学生做任何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在执行“家法”时要规范严格、公平公正、坚持到底,要确保“家法”的严肃性。只有这样才能束缚学生的坏思想、坏行为,才能达到我们管好学生的真正目的。
写到这,我真的感到当班主任难,当一个成功的班主任更难更苦。但与孩子们在一起生活我觉得很快乐,很幸福。

小提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指导培养数学教师 推荐文章:
推荐不满意?点这里  ››  

指导培养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