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遵守规则

2017-08-09 06:39:34 jazdbmin1639整理 学会遵守规则 学会遵守规则

如何遵守规则

Q1: 如何让孩子遵守规则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和各种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幼儿期对他们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规则意识的培养,将会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而当今社会的幼儿家庭成员,由于教育观念的问题,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大幅度地倾向于智力投资,而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质、社会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启蒙与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表现得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愿受拘束,不能很好合作,易争执,发生攻击性行为等任性自私、不守规则的表现。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小学以及更加长远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必须从幼儿期对他们进行规则的培养,建立规则意识,逐步明白规则既方便别人,又方便自己。新纲要中提出,幼儿应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因此,对大班孩子进行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学初,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陪着他们一起上课、游戏、吃饭、睡觉-----,在对孩子的行为作为了大量的观察与了解后,我发现我班孩子中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 大部分孩子规则意识淡漠
这类孩子头脑中没建立起规则意识,或是规则意识淡漠,他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行为多源于情绪或兴趣冲动,不考虑行为后果,想法很天真。比如:开学初,很多孩子上课上到一半的时候自己站起来就往外走,因为他要小便,我把他叫住批评的时候,他还理直气壮。可以看出,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未经老师同意就出教室的行为是错误的。
二、有的孩子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有些幼儿的控制能力差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幼儿阶段行为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处于发展初期,不可能像成人一样控制言行,所以他们虽然“懂道理”、“知道”某些要求,却不能做到。特别是说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懂,句句在理,做的时候却怎么也做不好,经常违规,让老师、家长头疼。如:有的孩子明明知道玩水容易生病,可他高兴起来就什么都忘了,而且越玩越开心。再如:一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在向老师承认错误时都会说:“打人不对,我以后不敢了!”可是没多久出现了矛盾,照样挥出小拳头。
三 、逆反心理及性格气质等因素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自主性越来越强,逆反心理也越来越严重。他们不大愿意接受成人的指导和意见,常要求自己做主,决定行为。有时当成人提出某一要求后,有的孩子会故意做得与要求相反,并以此为乐。
此外,由于孩子在气质、性格、性别等方面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文静一点、内向一点的孩子遵守规则的能力强一些;活泼好动、外向的孩子违规现象就多一些;男孩子违规的比例略高于女孩子。
以上所述的情况给我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即:要将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那么,我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生活、学习中的各种规则,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呢?为此,结合我园制定的《幼小衔接工作意见》和幼儿园新《纲要》的教育理念,我为本班幼儿制定了具体的行为规则,如: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遵守学习、游戏、生活规则;能公正评价他人与自己的行为、分辨是非等。同时,我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具体如下:
一、理解规则、制定规则,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
规则存在于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它与活动的开展、进行、效果都有紧密的联系。比如:下课以后的第一件事情是解便,然后收好不用的书、作业本等,再把下节课需要的书、学具准备好以后才能玩;加餐、盛饭时从左到右依次排队的规则能让孩子们做事、生活有序;睡上铺的孩子只能坐着穿脱衣服,不能带尖利玩具到幼儿园玩的规则能保证每个小朋友的安全;因此,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非常重要,在教育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1、 规则必须建立在孩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我们总是让孩子先懂得为什么需要这一条规则,它带来了哪些益处,它与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如不乱闯红绿灯这项规则,我就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其用意,感受有序的交通秩序,知道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有利于道路畅通;然后,我又请小朋友想一想,假若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后会怎样?孩子们说:“会堵车,大家都走不了。”“乱闯红灯会碰车的,碰车了人就会受伤。”“要是堵车了,上学就会迟到的。”……孩子们的语言虽然幼稚简单,但移情带来的理解却是深刻的。活动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监督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不闯红绿灯。因此,只有让孩子们理解了规则的意义,才能被他们很好地接受。
2、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订过程
参与制订规则不但更有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有助于孩子的遵守与执行。如:新学期开始时,我们在区域中投放了许多新的操作材料,有些幼儿为了能拿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与同伴发生了争执,影响了小伙伴间的关系。针对此情况,我组织孩子讨论,自己来制订符合愿望而又不会影响伙伴关系的规则,我们从活动场地、材料使用方法、入区人数等方面入手,制订出图文并茂的《区域活动规则表》。由于孩子是规则的制订人,因此他们非常乐意去遵守和维护,由此产生的积极作用非常明显。
3、结合游戏活动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我们通过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等活动,使孩子在认识周围事物、认识社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很多相应的规则要求,避免了脱离实际的说教。例如在玩“影剧院”游戏时,我们重点培养幼儿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的规则,使孩子们知道在影剧院、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应保持安静,不大声讲话、喧哗,以免影响别人。
此外,我们还重视个别教育,针对不同孩子的表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有的小朋友有爱打人的毛病,我就通过讲故事、正反对比等方法给他们讲道理,以引出正确的规则。种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启发、诱导都能使孩子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判断能力。
二、赋予孩子一定的权利,自己制约违规行为
孩子理解了规则的意义,接受了它的存在,但若要使这种认识内化为习惯性的行动则需要练习和强化。很多的规则是比较细致的,孩子光是知道,不进行练习,不从思想上转化到行动上,那都是“纸上谈兵”。比如:在与孩子们共同制订出洗手的规则之后,我便在每日的值日生中选出一名“洗手检查员”,在小伙伴的互相监督下,孩子们做到动作迅速、有序,不再出现拥挤的现象,同时也有了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此外,我还经常请那些容易违规的幼儿当检查员。如:XX小朋友经常把擦鼻涕的纸随地乱扔,弄脏了班级的环境。于是,我和他进行了交谈,请他当“卫生检查员”,那天起,他每次擦完鼻涕后都能自觉把纸扔进了垃圾桶,同时还能认真地督促别人,逐步改掉了乱扔纸屑的习惯。
三、让孩子感受遵守规则的乐趣,了解违规的后果、并为其承担一定的责任。
规则是对自由和空间提出的相对的限制与约束,它是一种良好的规范和秩序,可以使人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发挥更大的自由度,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孩子在遵守规则时不应感到压抑、不愉快或是难以忍受。为此,我们首先要提供一个充足、合理、适当的空间和大量丰富的材料,这可以使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活动内容,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与冲突。孩子毕竟是孩子,能力有限,行为会反复。我们就应该努力让孩子了解违规的后果,承担一定的责任。如:在玩体育游戏时,有些孩子由于过度兴奋,常出现违反游戏规则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如果小朋友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应该怎么办?”孩子们一致决定,如果谁在游戏时违规了,那就停止游戏3次。面对如此严厉的制裁,孩子们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四、细心观察孩子,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孩子之间相互差异很大,气质、性格、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不同外界刺激的影响,使孩子的意识、行为都不一样。我们要细致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采取最适合他们的方式。比如有的孩子只需老师的一个眼神,而有的孩子非要坐下来严肃地谈话才行。
在一日生活中,我们采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上课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老师适宜采取一些小动作来提醒或纠正孩子的行为,如一个眼神的注视,声音的强弱变化,或是自然地走过去拉回某只动得不停的手……
五、在讲解规则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短、精练、条理清晰、便于记忆
切不可罗罗嗦嗦说上一大堆,使孩子难以从大量的词汇中找出要点,产生不理解或不愿听。记得我在一次活动中提要求时,前思后想,面面俱到,说了很多注意事项,可结果却事与愿违,孩子们好象把我说的话全忘了。那次以后,我每次都要把规则订在三条之内,所用的词汇都是孩子们能理解、易记住的,这样效果非常好。
六、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如有一次吃午饭时,我要求孩子们吃饭保持安静,不讲话。可我和何老师在进餐的时候却谈论班上的事情,结果孩子们也跟着说起来,提醒了几遍都没用。后来,我们注意同孩子们一起遵守所有的规则,树立起了榜样,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七、长期坚持,巩固规则
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长抓不懈,才能日积月累,使规则意识得到巩固。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在短期时间内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每一个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点点滴滴、随机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巩固效果,使我们的孩子更主动适应小学生活,更自信适应社会。

www.JIz※hubA.coM

Q2: 怎样让孩子遵守规则

摘 要:1.多讲规则的作用。要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例如,人们要镇守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竞赛规则。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

Www.jIZhubA.cO%M

Q3: 如何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1、 坚持正面正确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创设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使学生在形象生动中受到教育,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纠错”要与“导行”相结合,及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外部客观的东西自觉“内化”为自己内部主观的东西。通过促进内化进程,提高内化效果,“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 严格约束,规范训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如:学校规则的训练:在楼道里行走慢步轻声靠右行,不说笑打闹;课间不奔跑追逐,不大声叫喊,学会休息和游戏。
4,、教师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讲明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进行右行礼让、慢步行走的训练;教给孩子一些有趣的游戏。发现好的课间活动形式向学生推荐。
规则意识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成的,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弱,因此需要学校和家庭不断地提醒、监督,帮助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明确、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这样,予学生、予社会都有好处,我们才可以构建真正和谐有序的社会。

Q4: 如何帮孩子制定和遵守规则

孩子违反规则必须明确指出 女儿妞妞在家里总喜欢穿着鞋在床上蹦跳、拿着大人的书当废纸撕、用小番茄当飞镖……王女士见了,总是一笑而过。 “蹦就蹦吧,蹦够了,她自己就停下来了。”王女士觉得,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定要给她自由成长的空间,约束太多,她的主动性、探索欲、自信心都会受打击,不利于健康成长。 “你就不怕她上幼儿园以后不懂规则,不受老师、小朋友喜欢,处处碰壁?”一些朋友看不惯她如此放任孩子。但王女士觉得规则这东西,孩子长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建立起来,无须刻意为之。 可等妞妞真的上了幼儿园,王女士才知道规则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建立的。幼儿园里,妞妞还是经常穿着鞋在床上乱跳,受到老师多次批评;滑滑梯,她不排队,总是争抢,小朋友们不太喜欢和她一起玩游戏了。妞妞也一直不适应幼儿园循规蹈矩的生活,按时上课、按时吃饭,想玩还得在游戏时间,一切都让她觉得不自由,每天早上哭着闹着不愿意去幼儿园…… “6岁以前,给孩子充分自由的成长空间很有必要。每个孩子天生都很自信,很多时候是家长过多的干涉消减了他的自信。不过,给他自由,不意味着他可以不受任何规则的约束,因为规则可以让他更好地与人相处,让他知道自由的边界在哪儿,这样才能真正拥有自由。”慧与联盟教育培训事业机构教育总监吴和芳说。 台湾蒙特梭利教师协会前任理事长吴 玢提醒,规则不是自然而然就有的,对于孩子在自由成长中出现的一些违反规则的行为,大人必须明确指出“你这么做不对”。否则,孩子以后做什么事都可能抱着“我喜欢,我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的想法,甚至变本加厉。 给孩子制定规则大人必须以身作则 在河南奇色花福利幼儿园里有一座教学楼,按规定大家都要从东边的楼梯上、西边的楼梯下,但是,不少爸爸妈妈在送完孩子以后,就从东边的楼梯下楼了。该幼儿园教学主任魏慧敏听见过好几次小朋友们的议论:“不是有规定吗,为啥大人就不用遵守呢?”类似的例子很多:给孩子规定了吃饭时间不能玩游戏,爷爷奶奶却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晚上9点,大人们催促着孩子上床睡觉,自己却在隔壁房间看电视、玩电脑、聊天…… “给孩子制定了规则,大人却不以身作则,那么规则在孩子眼中就失去了分量,严重时家长还会失去权威。”魏慧敏说,家长是孩子的榜样,生活中的一些规则,你不用多说,只要从行动上认真去遵守,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也会慢慢建立。特别是大人已经向孩子明确提出的规则要求,更要大人、小孩一视同仁。 规则面前家长要温柔地坚持 清早该上幼儿园了,可孩子却赖在床上不起来,你会怎么办?是动用暴力,还是孩子一哭二闹就妥协?吴 玢的建议是:在规则面前,家长必须温柔地坚持。 温柔,是让家长在坚持原则的时候,态度要和蔼,要和孩子讲道理,而不是动用大人的地位去压制孩子,更不是批评和打骂。否则,大人粗暴的做法,只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破坏亲子关系,甚至让孩子出现“你说东,我偏朝西”的做法。 不过,态度是温柔的,但语气一定要很坚定,必须让他清楚地知道“哭闹不行,找靠山也不行,你必须要这么做”。 “这就需要在建立规则时,家长之间一定要沟通好,保持一致的态度,尤其要和爷爷奶奶做好沟通,不能让他们太护犊而丧失必须的原则。”她提醒说。 规则和惩罚措施提前和孩子制定 到了吃饭的时间,经常可以看到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端着碗追着孩子喂饭吃,为了能让他吃一口饭,不知磨了多少嘴皮子。 “其实,这个时候最好的做法是他不吃就不让他吃,更不要心疼他挨饿就中间加餐给他吃一些小食品。只要让他体验到错过这次饭点没吃饭是要挨饿的,下次他就会主动吃饭了。”吴 玢说。 这就是一些家长所说的“后果教育法”,让孩子经过亲身体验,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感受到适度的痛苦和惩罚。孩子亲身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有时比家长的说教更有效。 “但是,这种‘后果教育法’是要建立在提前告知的基础上。孩子缺乏人生经验,他不像大人那样清楚违反规则的后果,难免会产生恐惧等不良心理。所以,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并提前告知他违反规则的后果,或和他提前约定好违反规则必须接受哪些惩罚。如果他还是执意违反,再让他品尝后果或惩罚也不迟。”吴和芳还提醒,“后果教育法”必须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帮孩子建立规则家长还需注意四点 此外,在帮孩子建立规则时,专家提醒家长应注意以下四点: 1.充满爱地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而非教育、要求或为了自己的面子。再小的孩子表达力虽然不强,但感受力很强,家长真正带着爱意、出于孩子能更好地与人相处而进行的规则说教,他们更易于接受。 2.孩子遵守或违反了规则,都及时给予鼓励或批评,就事论事。3.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不光告诉他不能这么做,还要告诉他为什么、应该怎么做,不然孩子下一次还会违反相同的规则。 4.尊重孩子的规则。

Q5: 如何引导幼儿遵守秩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孩子怎么做,父母的行为习惯很重要,自己要起示范带头作用,潜移默化中孩子也不知不觉的就学会了,甚至都不用你言语相教。由于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导致不遵守纪律。
学习兴趣是一种动力,对感兴趣的学科,孩子上课就遵守纪律,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课就可能乱说乱动。意志品质好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强,表现不明显;意志品质差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弱,问题就大。
解决这些孩子的纪律问题,应该从培养、强化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跟老师的感情疏密有关。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跟教这一学科老师的感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建议家长从两方面去做工作,效果会更好。
此外,有些孩子不遵守纪律,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课后也常有违纪现象。这涉及到孩子的道德是非观念淡薄,思想意识有偏差。家长应与班主任老师认真交谈,仔细研究,共同帮助孩子分清是非,提出改正措施。对这样的孩子,建议老师在班上安排合适的工作任务,使他在为同学服务中提。

Q6: 如何引导孩子遵守校园安全规范和交通法规

教育宝宝遵守交通规则 ,要从安全出发:
1、父母要告诉孩子,不仅仅是在车辆多的时候不闯红灯,即使没有车辆穿行也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去闯红灯,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2、父母应提醒孩子,过马路不仅要观察信号灯,还要注意左右看,观察周围是否有车辆通过,因为有些开车的司机会不遵守交通规则。
3、父母在带孩子过马路时,应该告诉孩子红灯、绿灯、黄灯的意义,以及闯红灯可能带来的危险和伤害,并让孩子认识斑马线,告诉孩子过马路一定要走斑马线。
4、孩子不同于成人,仅靠说教也许不能引起他的注意,因此父母要将这些道理反复地向孩子讲,并且要以身作则,自己坚持不闯红灯,过马路一定走斑马线,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5、当孩子学会了如何过马路后,父母还应告诉他,过马路时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应加快步伐,迅速通过,以免遇到绿灯突然变红灯的情况。
6、有时即使遵守交通规则也会遇到某些意外情况。比如,过马路时绿灯突然变成红灯,父母要告诉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可强行通过,更不能与车辆“赛跑”,这样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最好待在原地不动,并时刻注意身边通过的车辆,以免被剐蹭到,等绿灯亮了之后再通过。很多时候,父母会教给孩子“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样的道理,但自己做到了吗?事实上,有很多父母都会以时间紧张、工作忙等种种借口而不愿意多等一分钟,不仅给自己的孩子,也给其他过马路的孩子做出了闯红灯的坏榜样,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做为家长,请做好榜样!
励步国际儿童教育――不只英语,更懂孩子!

小提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学会遵守规则 推荐文章:
推荐不满意?点这里  ››  

学会遵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