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演示资源

2017-08-15 14:06:43 jazdbmin1639整理 如何利用演示资源 如何利用演示资源

如何利用人脉资源

Q1: 如何利用技术资源解决现代文教学

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21世纪人类社会的新型人才,人们理应责无旁贷地进行如下的工作:正视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的现实,不断探索教学过程的新改善,引导学生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把握好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技术,培养出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加工、信息表达的能力,学会高效率的学习。
人们对有关教育观念的转化和教学过程的改善,就其"理论的、现实的意义"都已讨论得大多的时候,如今应该认真他讲究一下操作技术,实现欲实现的一切。故而,本文内容将落到: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支持下,如何切切实实地改善教学过程。
这里所谓"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的支持,目前主要强调:除多年来已为人们认识并应用的硬、软教育技术以外,还有计算机、网络环境以及富源知识库。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已经让人们深深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何等的重要,而就其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而言,虚拟internet更是何等的重要。对于各类学校来说,它几乎是实现本文所述的教学过程改善的期望的第一重要资源环境。有了它,有了对它的越来越清晰的认识,有了对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的基础,也就有了实现如下目标的可能:在当今班级教学制度下,构建一个有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支持的、以"以学生为本"为基本原则的、有"下保底,上不封顶"的较为高瞻性的教学期望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子学习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知识的海洋"就在每个师生的身边。在这个环境中,有可能促成教师和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共同实现教与学过程的改善,从而让今日的教育向明日的教育靠拢一点、再靠拢一点,力争寻找到一条通往明日教育的较好路径,力争尽量早一点地、多一些地培养出明日能走在人类社会前列的人才。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表述的,不是某种教学模式,更不是什么固定的程式,只是探索"路径和方法"。
一、确定学生学习主题,为进行阶段(或单元)教学,组建主题知识库
我们教学的主旨,往往不一定是实现某些被规定了的、具体化了的教学目标。这些具体化了的教学目标,尤其不一定是"人才苗子"的学习期望。在对某学科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之后,以至对与其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之后,把当前学生欲学的知识与"以学生获取终身学习经验为本"的思想联结起来,确定学生学习的某个"主题"的内容、欲解决的问题、欲完成的任务,确定阶段(或单元)教学的某种期望。
在教学设计时,为了创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环境,为了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对知识资源的准备是非常在意的。需要丰富的知识资源;内容上比较广博、比较精深,密切与知识的内在结构相关联,有一些"全方位"、"多角度";在表达方式和介质上,应当有高质量、高品位和艺术水平方面的追求。这里,信息资源的构思、设计尤为重要,即需明晰如下两个方面: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创设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主题的多种情境)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组织人力收集与本校教学任务相关的知识信息,尤其是最新科学发现、最新科技成果方面的信息,形成本校知识资源库。一个阶段之后,与学校相关联的人们将发现:学校的品位和价值会随着教师、学生以至家长越来越积极的参与,随着知识资源库组建的规模、质量、品位的扩展和提高,而发生可喜的变化。
围绕学习主题把丰富的知识资源组织起来,有多种的方式。实践证明,建立校园网上的"电子图书馆",构建"知识素材库",设计、创建"教师个人网页(站)"或"小群体网页(站)"是主要的三种形式。构建"知识库"可以包含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比如,演示型或交互型教学软件;主题知识库(或网站);知识素材;等等。构建帮助学生学习用的"知识库",可大可小,但都不应是知识资源的简单堆砌,而是与知识的自身结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层次等,密不可分,这就需要"认真设计,精心施工"。围绕学生的学习主题,组建的主题知识库(或网站),可能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下的关系数据库,多是主题知识网站。一般来说,只要有比较丰富的知识素材,学校里有经验的教师发挥团队优势,再加上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参与,共同开发知识资源,那么设计并制作出有水平的、有实用价值的主题知识网站,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这种主题知识网站,有可能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必要的以至主要的资源,因为它最通教知学,因为它已被注入了与学生相通的魂魄。从这种意义上讲,"知识库"中的一个重要的、为人们所钟爱的组成部分,有可能就是一个主题知识网站群。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这种技术与习惯,在教师、学生那里都是一个养成过程,如果确实有困难,先行者均应给他们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构建主题知识网站时,人们会很快发现:内容有严谨结构的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要求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其中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方便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内容不具有严谨结构的学科(语文、外语、历史等文科),则应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能仿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由于构建主题知识网站是为各种水平的学生设计的,故而它既有自身的网状结构性质,又需有某种嵌套性结构特性,这是在主题知识网站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前面曾简单地勾画了虚拟internet在教学过程改善上的作用,现又提及主题知识网站的独立存在价值。为了方便学生在虚拟internet上享用主题知识网站等各类资源,要求虚拟internet的"搜索引擎"是良好的。否则,从技术和应用上讲,没有良好的"搜索引擎"的"虚拟internet",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下的虚拟internet,因为它不具备internet环境里,为人们共享信息资源而提供的"搜索引擎"技术。
二、围绕学生学习主题,进行阶段(或单元)教学设计,建造主动、自主的学习空间
由于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进行意义建构的这一认知过程,一般不可能准确地限定在一节课内显现出它的阶段性效果,所以有必要打破一节课一节课思考的备课程式,强调进行阶段(或单元)的整体设计和时间的整体安排。在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人们会逐渐把教学的价值取向的主要着眼点,放在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的质量,即分析几乎所有学生在这一个阶段中的学习过程,以判断阶段教学期望的真实实现程度。"几乎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实况,才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写真。教师的教学艺术价值的重心,被主要地表现在指导几乎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路径方面的谋略艺术上,再也不是把教师的表演艺术放在第一重要位置。在评价的过程中,尤其不去计较教师在表演、传播中的一时的缺憾。这种价值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所认可。
在教师和学生逐渐具有了相对较大的自主空间之后,鼓励学生主动、自主地进行学习会很快呈现出另样的学习局面。自主地进行学习,理应是具有学生自我判断、自我决策的主动学习行动。它的养成是需要良好的环境、一定的时间和必要的操作技术的。说到"良好的环境",远远不只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环境,它必然涉及构建"良好环境"的原则。例如,不惟"纲"、不惟"本",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不以教案和听课教师为本,每时每刻都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就被认为是第一条构建"良好环境"的根本性原则。为此,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其教与学的内容而言,往往教科书的内容范围、顺序和各类程度水平,均屡屡被师生所突破;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当时学生学习实际水平和学生实际需要,运用教师的智慧,实时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恐怕是很寻常的现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既然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需求分析。面临世界与周边环境的发展变化,对学生进行的需求分析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这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在其实际操作中,由被动的学习,逐渐转化为主动的学习,进而逐渐转化为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在这种学习状态的渐变中,逐步取得"获得自信"和"进行较高效率学习"的经验,逐步学会适应自己和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身处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共享资源环境的学生,在他们实现问题解决式和任务完成式的学习过程中,在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明显地显现和更有意义地养成学生的主动、自主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学会在自主的学习空间中生活。
 三、提倡"独立探索"和"合作研究"式的学习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题并组建了主题知识库(或主题知识网站)之后,在策划几课时、十几课时,以至几十课时的具体安排设计时,各种各样教法、学法的运用,各种类型技术、媒体的利用,以及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它们进行选择、进行组织,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又是很伤脑筋的事情。其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至少在现阶段,是我们应予以较大关注的事情。
勇于独立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提倡和培养,是要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探究环境里,在进行独立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创造这种宽松的探究环境,大体包含四个条件:人间关联的规则是平等的;有可共享的丰富的知识资源;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评价独立探索的成果时,要予以分析和肯定。
提倡"合作研究",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懂得平等协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人在人间生存和参与构筑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在教学设计时,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小组学习或伙伴关系下的汲取等合作过程,尽量使几乎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体验在群体中自己的独立存在价值,并感觉到他人的独立存在价值。有人说:"不会合作的人,不能称得上是现代人",这是很对的,要帮助学生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生对被探索的事物和问题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虚拟互联网上,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们与教师一起,利用聊天室平等地进行讨论和交流,"平起平坐的网友们"共同建设学习群体,每个人都成为其中的平等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共同进行协商和辩论。这时,教师可能经常地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来引导讨论"。这里最大的忌讳,莫过于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过程,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善和深化对主题所涉及内容的意义建构。
无论是独立探究式的学习,还是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显然都需要组织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和完成比较艰难的任务,因为简单、容易的研究对象,将把学生引向形式化的学习和造就学习的懒惰。只有在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和完成有份量的任务过程中,才会使学生学会探索,学会研究,学会实习。
四、提高师生"查询、获取、整理、处理、存储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在没有畏惧心理的环境下,让学生有足够大的自由度的情况下,获取信息;在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让学生逐步具有利用多种方式,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能力。这三点是提高"查询、获取、整理、处理、存储以及表达信息"能力的注意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首先应尽早地使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帮助自己进行学习。这往往被人们称之为"用户教育",即一类用户为学习者的"用户教育"。其实,凡具有工具性质的课程(诸如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教学,都是在使用该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工具"(技术、方法、手段)的过程中,学会、学好该课程的。也就是说,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学习好现代信息技术,才能真正感悟到计算机文化,感悟到网络文化。这是文化熏陶的自身特质,因为他们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时候,才走进计算机、网络文化。很多人都有美好的回忆,即当人们最初利用计算机,通过调制解调器进入到互联网以后,第一感觉虽然会各不相同,但内心世界里大多有蓝天、草原、群山、海洋之感,好像来到了无边无际、自由辽阔的新天地。有的高中学生,组织了一些生物的、物理的专门研究小组,他们在互联网上关注着一些世界上的事情: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等,并选择一些专题进行学习与研究。他们看到了自己所学知识与科学发展的关联,也看到了学科之间在发展中的关联。
目前,学生范围内的"网络用户",趋于比较成熟的比率在逐渐加大。校园网聊天室的内容,逐渐从"闲聊"转入有意义的讨论。他们有越来越多的成员从玩游戏转入"玩"软件:首先是那些帮助自己思考的软件,还有大量的丰富自己表达功能的应用软件。学生范围内的"用户"中,也出了一些"能论量级"的人:大型统计软件、关系数据库,以至一些系统软件都开始被"玩";一些学校还出现了"系统学习管理员"的称呼。可见,引导学生走进计算机、网络文化圈,他们才能真知计算机、网络文化。
五、鼓励学生发现"较复杂、较深层的问题"
学习的轨迹,不仅仅在于由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不仅仅只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还在于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孕育、产生并提出更深层的问题。这恐怕是在当今世界发展情况下,对学习的较为贴切的认识。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思考后产生的问题和看法,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进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规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在此学习过程的始终,同样要诱导和鼓励学生发现"较复杂、较深层的问题"。
这种"较复杂、较深层的问题",不管是以问题形式,还是以"条件--结论"形式提出,也不管是哪个人提出的(最好是在学生们积极参与下主动提出),要让全体学生人人都知道,大家都明白这个问题说的是什么。因为,这种"较复杂、较深层的问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有多种机会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即所谓将知识"外化")。学生可能能解决它,也可能一时或一生一世都解决不了它,这都没有关系。因为这就是人类的现实,是客观存在。时间一长,既培养出"发现较复杂、较深层问题"的习惯,又受到"学无止境"的教育。让学生的脑子里,多存在一些盼望解决的问题,恐怕对其一生的成长都有好处,至少可诱发更为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早日体会学习社会中的人们的学习意识。
六、帮助学生围绕学习主题,逐渐建立一个相关的概念体系框架
帮助学生掌握最基础、最具有发展性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网状结构",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作为学习的重要知识资源之一的主题知识网站,它反映了教师头脑里组织知识而形成的某种结构。这种一个又一个具有结构性的网站、它们自身的组织特性,即非线性结构,帮助学生围绕主题建立一个又一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以便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以至智慧)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所以,在已述的主题知识网站的设计中,在"下保底,上不封顶"的思考下,具有某种嵌套性结构。这些便于学生在群体意识的促进下,产生并增强向更高层次结构探索的热情。
 前面已经明确指出,鼓励学生在各种学习环境,尤其是个别学习环境中,独立地、有目的地在知识海洋中去获取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被培养起来,其核心的涵义是: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是学生创造能力、创造精神的养成过程;较为完善的、较为高层次的知识结构是具有创造能力的"物质"基础。
七、鼓励学生经常进行"自我评鉴",实现"自我反馈调节"
鼓励学生经常进行"自我评鉴",目的是帮助学生逐渐把握某种价值观念,学会自我"诊断、治疗",在"自我反馈调节"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实现自我完善。经过一个阶段的教育过程,可能会看到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外在表现,他们虽然还会重视教师、家长、朋友的评价和认可程度,但是开始把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可放在第一位。
由于人的先天的差异,还由于因后天所处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差异而带来的人的自身历程的差别,致使在同一群体中的人,所占有的学习资源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学习过程的差异,尤其是结果的差异,是必然的、天经地义的。如若追求群体学习过程的后效的同一,则是步入人为的怪圈之一,俗话说:"自己在跟自己找别扭"。总之,在承认差异的大前提下,似应有如下的相对的认识:学生只要尽力,自己与自己比,总的都会是好的,这就犹如计算机中的过关游戏一样,人人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这样,在几乎人人都满意的评价的作用下,有可能促成几乎所有人的学习过程的改善;有可能促使几乎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里成功经验与失败经历取得相互协调;学习的平等权利有可能获得真正实现。这似乎是当今的一个值得探讨的教学价值观念问题。
经常注意"经常在感受失败的人",通过组织"自我鉴赏",使几乎每个人都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部分(既承认差异,又相对他说,几乎都是好的和成功的)。帮助每个学生发展其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法,尽快地选择好适合各个学生特点的学习路径和学习策略。
作为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与意志;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围绕学生学习主题的

Q2: 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为广大教师打开了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扇窗户。优质教育资源犹如一股暧暧的春风,吹来了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信息,吹来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吹来了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一个教师共享优质教育的机遇,是一个与外界专家学习、交流的平台,推动了教育跨越式发展。教师运用资源提高自身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资源学会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各课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组织学生观看IP资源“少年文化”中文史大观、普法之窗、人物星空、军事迷彩,利用IP资源“专题教育”中学校健康教育、文学修养,“时事动态”中的国内国际新闻、教育科技新闻、文娱体育新闻内容办黑板报、专栏、橱窗,丰富了校园文化,推进了德育工作、提高了学生素质,激发了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IP资源的宝库中获取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拓展知识面,增长见识,促进全面发展。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农村中小学课堂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粉笔+黑板”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条件略好一点的学校偶尔可以用上教学挂图或实物模型,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停留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上。远程教育IP资源上提供的教学示例、媒体展示、探究活动、习题精选和拓展资料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好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远程资源网上的优质课件素材,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如语文学科知识涉及广,小学生受年龄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习课文或多或少存在着“难点”,而这些难点又恰恰是课文的“重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准确挖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难点处运用各种电教手段,把学生的求知欲调整到兴奋状态,使难点迎刃而解。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写景的文章,学生由于受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一一去体验,这时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展示,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美,欣赏美。如在教学《日月潭》一文时,学生对于台湾这个宝岛可以说是有一定的距离。此时,教师可以通过IP资源“课程资源”中《日月潭》的风景再现,让学生从形状上感受一半像月、一半像日,充分满足学生视觉上的需求,也进一步了解作家在表现美时的用词精炼,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等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缓解教学仪器不足
乡镇小学数学、科学等学科实验,由于学校经费十分紧缺,条件简陋,实验的药品、器具和模型无钱购置,现有条件下,一些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根本无法完成。在现实教学中,师生做得最多的不是真正的做实验,而是教师上课讲述实验过程、现象,学生考前背实验步骤,无疑极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远程教育资源网中,针对乡镇小学难以完成学科实验的情况,将一些实验过程运用实时录像的手段,介绍实验过程、呈现实验现象,较好的缓解了这一矛盾。
五、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授新知识时,使用多媒体手段,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能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中,过去我们总是再三强调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强制学生机械记忆公式,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来历,不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总和。利用加工后的远程教育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课件,运用不同颜色的面闪烁、飞入,正方体的六个面用三种颜色的面板飞入,帮助学生领悟。在练习、总结过程中,运用“习题精选”,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如何,要通过练习检测才知道,巩固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智能的根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智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情况,在这时段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已比较疲劳,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配上轻松的音乐和画面,就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

小提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何利用演示资源 推荐文章:
推荐不满意?点这里  ››  

如何利用演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