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有什么症状与表现

2018-07-13 20:11:48 萧雪整理 心肌缺血的症状 心肌缺血的症状

心肌缺血的症状与治疗

Q1:心肌缺血有什么症状

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心绞痛。一般感觉心口重压感。严重的可以有几秒钟的胸痛。左侧肢体放射。一般不会持续10几秒的。可以做心电图,有st短抬高、t波倒置等表现。


W@wW.jIzHuBa.COM

Q3:心肌缺血都有什么症状?

由于您提供的患者病史以及具体的症状极为简略,不可能给您过多的回答,以免耽误患者的治疗,在此给您一些基本的易懂的回答,如果希望得到更充分的回答,建议您提供详细的病历资料。
如果只是回答基本症状:
心肌缺血一般可呈现明显症状,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的供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存在着波动,但这种波动经过机体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如果任何一种原因引起心肌缺血,经机体调节不能满足心脏工作需要,这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
心脏为什么会缺血呢?血压降低、主动脉供血减少、冠状动脉阻塞,可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心瓣膜病、血粘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也会使心脏供血减少。还有一种情况,心脏供血没有减少,但心脏氧需求量增加了,这是一种相对心肌缺血。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叫冠状动脉,开口在升主动脉内。
临床显示: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狭窄。而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就是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
心肌缺血对心脏和全身都可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氧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而氧是通过血液输送给细胞的。心脏没有“氧仓库”,完全依赖心肌血供,所以一旦缺血,立刻会引起缺氧。缺氧的直接后果是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减弱,产能减小,使心脏活动时必需的能量供应不足,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同时,代谢的废物也不能被有效及时地清除,易产生不利影响。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终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若有20%~25%的心肌停止收缩,通常会出现左室功能衰竭;若有40%以上的心肌不能收缩,就会有重度心泵功能衰竭。如果这种情况突然发生,就会出现非常危险的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就常与这种情况相关
心肌缺血还会损害舒张功能。收缩不良和舒张不良结合起来,易导致心室充盈压升高,引起肺充血,还可引起复杂的物质代谢紊乱和心肌电活动失常。因此,一旦出现心肌缺血,应找准病因对症治疗,才可避免潜在的严重后果。
心机缺血 是冠心病的一种,治疗方案为选择硝酸脂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脂或其缓释剂型),作用为扩张心脏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还应该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伐他汀、辛伐他汀)一方面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一方面稳定动脉斑块,防止斑块脱落形成血栓,造成中风等。心电图结果:
⑴心内膜下心肌缺血—T波高耸而对称
运动引起急性冠状动脉机能不全后,可使心内膜下缺血,T波向量向着V4、V5导联(背向心内膜面),因此这些导联及邻近导联中T波增高、对称及呈箭头样改变。此类改变常伴有心内膜下损伤的ST段下降,Q—Tc缩短。此时T波振幅增加,10%的冠心病患者可超过0.5mV或平静时幅度的3倍。
⑵心外膜缺血—T波倒置
心外膜下缺血时T波向量背离心外膜面,背向V4、V5导联,这些导联及其邻近导联出现T波倒置,呈双支对称及箭头样改变。T波倒置可以单独出现,或者与ST段及U波异常同时出现。即当同一导联(V4、V5)中,如果ST段下降和T波的对称性倒置同时存在,说明既有心内膜下损伤又有心外膜下缺血。V5导联的T波倒置常常出现较晚,一般在运动试验完毕后几分钟出现,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有时长达40分钟且伴有Q—Tc延长。
单独的T波倒置出现在下列情况时常提示冠状动脉机能不全:
①倒置T波呈明显箭头状、对称,并且ST段停留在等电位线上较长时间(>0.12秒);
②Q—T间期延长;
③运动后T波倒置的程度大于立位及安静时过度通气30秒的心电图记录;
④运动后T波倒置伴有相对缓慢的心率;
⑤在Ⅰ导联发生T波倒置(说明QRS—T夹角增大),当倒置的T波伴有ST段下降时,这种倒置T波常常出现较晚,即T波倒置发生于ST段下降之后,即运动后ST段下降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之时,T波倒置才出现。
⑶生理性T波倒置
T波倒置有时是运动引起的正常生理反应,其特点是:
①T波为不对称的箭头样改变;
②无Q—T间期延长;
③ST段停留在基线上的时间不长;
④T波倒置的深度<0.2mV。
生理性T波倒置见于以下因素:
①通气过度;
②交感神经张力增加;
③心动过速对心肌的影响;
④正常宽大的QRS—T夹角更加增宽,此时心电图有以下特征:平静心电图为较高的R波伴有较低的T波;运动时T波更低或倒置,尤其心动过速时;口服钾盐可以预防发生;多见于瘦长无力型体型.心得安试验可以帮助鉴别. 心肌缺血也可能呈现无症状和体征,而临床检查有心肌缺血的证据,如ST段改变、心肌灌注缺损和室壁运动异常等。通常在发生冠状动脉阻塞后,即出现下述改变: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局部供血量和需血量比例发生了改变,冠状窦血氧含量降低;心肌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减弱;左心室舒张压升高;ECG改变,例如ST段抬高或压低;胸部不适等。但这些异常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患者有可能永远不出现胸部不适。
临床检查心肌缺血的方法有:病史、ECG(静息、运动或动态ECG监测)、收缩期的局部室壁运动、心肌的舒张功能、心肌代谢。
有关无症状心肌缺血假说:缺血面积较小;有侧支循环;缺血时间较短;心绞痛警报系统有缺陷;患者否认;疼痛阈较高等。
关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有几点应该强调:无症状心肌缺血确实存在,某些患者可能与心性猝死有关。对于缓解缺血的疗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例如PCI或CABG)优于药物治疗。如果实施下列手段:将抗缺血药应用至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或FDA规定的最大剂量,血脂降至NCEP指南规定的标准,应用阿司匹林、ACE抑制剂、β阻滞剂,戒烟,控制血压,减轻体重,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锻炼和控制糖尿病等,就有可能缩小药物治疗组和血运重建组疗效的差距。?
其他:
缺血性心肌病——亦称心律失常型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
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肥厚、左心室扩大,并逐渐发展成心衰,心肌缺血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病窦综合症、传导阻滞、心动过速等。部分病人有心绞痛、心肌梗塞病史,常伴有高血压。
缺血性心肌病为心肌血供长期不足,或反复发生局部坏死和愈合,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亦称为心肌硬化或心肌纤维化。其临床特点是心脏变得僵硬,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因此也被称为心律失常型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
 短暂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心肌顿抑”,心功能可恢复。
慢性持续性心肌缺血引起“心肌冬眠”,血供恢复后心功能也可逐渐恢复。
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和纤维化之后,左心室功能的损害成为不可逆。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前胸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

Q4:心肌缺血有哪些症状?

心肌缺血分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WWW%.JIZHUba.cOM

Q5:心肌缺血的症状怎么辨别?


心肌缺血的发病原因。冠心病,心肌缺血常见的原因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年龄因素,老年人的血管老化或者血管壁增厚,尤其是心脏的毛细血管或者是动脉,会导致血流不畅;其他原因有炎症、痉挛、栓塞等疾病。

心肌缺血的发病症状。典型症状是高耸而对称的T波,气急,劳累后胸痛,肢端发绀,胸背痛,呼吸困难;在劳累或者是精神紧张是出现胸骨后或者心前区闷痛或者是紧缩样疼痛;体力活动时促销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

心肌缺血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防治血栓形成,β-受体阻断剂,预防猝死;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药物,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防止斑块脱落形成血栓;RAS系统阻断剂,预防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等;其他药物有硝酸脂类药物,溶栓药物。

注意:心肌缺血的预防。心肌缺血的患者在饮食上掌握几点原则,注意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吃红薯、西红柿、胡萝卜等蔬菜,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

小提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心肌缺血的症状 推荐文章:
推荐不满意?点这里  ››  

心肌缺血的症状